APP下载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医案1则

2019-01-07赵建新田元祥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6期
关键词:睑下垂风池合谷

赵建新,邓 榕,张 旭,田元祥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

患者,男,76岁,2016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左眼上睑下垂半个月。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长期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每日1片,血压控制正常。头部有带状疱疹病史,三叉神经痛病史。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上睑下垂,复视,视物模糊,睁眼困难。曾就诊于某人民医院,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未给予治疗。后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安贞医院等神经内科及眼科,查头颅CT后诊断为脑梗死、动眼神经麻痹。给予维生素B1、腺苷钴胺、前列地尔、舒血宁、珍宝丸、中药汤剂(不详)等治疗后无效。遂至我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症:左眼上睑下垂,抬眼无力、难睁,复视,左眼内收、上下视受限,右眼睁眼正常,对光反射存在,眼球各方向运动不受限,两瞳孔等大正圆,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中医诊断:睑废。辨证:脾虚气弱证。针刺取穴:患侧睛明、承泣、攒竹、丝竹空、鱼腰、四白、阳白、阳白旁、百会、上星,双侧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进针深度:睛明、承泣、攒竹、丝竹空、鱼腰、四白、阳白、阳白旁、百会、上星均浅刺,进针2~5mm;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均深刺,进针20~30mm。操作:以0.30mm×40mm毫针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风池、太阳为一组,阳白、阳白旁为一组,鱼腰、丝竹空为一组,连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3~5Hz,留针25min,每日1次,每周3~4次。2016年7月11日二诊:患者自述晨起时左眼可睁开,复视较治疗前好转,中医诊断、辨证、取穴、操作均同前。2016年8月18日三诊:患者左眼已完全睁开,与右眼等大等圆,向左上方视物时有遮挡感,诊断与治疗皆同前。

按语: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动眼神经损害,导致其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上睑下垂,睑裂变小,眼球不能向上、下、内转动,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1],其临床发病率为2‰[2]。本病病因较多,但以脑血管疾病、炎症、头部外伤、肿瘤、糖尿病等疾病损伤动眼神经为主[3]。西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多采用营养神经药物[4],并配合自然康复,保守治疗6个月后,如疗效不佳可采用手术治疗[5]。但手术治疗无法解决眼球运动障碍与复视现象[2]。

睑废属于中医“痿证”范畴。《目经大成》云:“此证……只上下左右两睑日夜长闭而不能开,攀开而不能眨……以手拈起眼皮,方能视。”《圣济总录》称之为“眼睑垂缓”,认为该证是气血虚弱,肌腠疏开,邪客于睑肤之间所致。《赤水玄珠》记载:“因先伤于内,而后感于外,相兼成病者也。”认为本病的病因是气血亏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阻滞胞睑脉络,筋肉失去濡养而出现眼皮弛缓。

本病病位在目、胞睑。胞睑属脾,故结合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原则,选取太阳、攒竹、丝竹空、鱼腰、四白、阳白、阳白旁1cm 处。患者脾虚气弱,脾主肌肉,胞睑属“肉轮”,脾气虚则固摄无力,眼睑下垂,治当补中健脾,升阳益气,故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百会、上星以健脾益气。上睑下垂属于眼睑开合不利,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司眼睑开合,故结合局部取穴原则,选取睛明、承泣以调节眼睑开合。患者视物成双,属于“复视”,主因为经络不通畅。郑魁山认为风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三脉的交会穴,可疏通脑目经络[6]。《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其含义为合谷穴能治疗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所过的面口部疾病。此外,合谷调气,太冲理气调血,合谷配太冲用于治疗面神经类疾病疗效较佳[7-8],故选取风池、太冲、合谷以行一身气血,恢复目的视物功能。

在本案例中,患者痊愈时间为2个月,较西医疗法有独特的优势。与西医保守治疗相比,本疗法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治疗效果显著。与手术治疗相比,本疗法痛苦小,能解决手术无法解决的眼球运动障碍与复视现象。目前,针灸疗法常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通过本案例或许能为扩展针灸的应用范围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睑下垂风池合谷
赫林现象及其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影响
上睑提肌腱膜与眶隔筋膜复合瓣前徙在轻中度上睑下垂中的观察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墨风池诗词选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