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发脑卒中低龄化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2019-01-07赵赫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低龄家属康复

赵赫秋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高脂、高糖、高盐、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加之烟、酒等不良嗜好人群增加,导致脑卒中的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由于低龄患者多数处于家庭、社会的主力,患病后担心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易产生痛苦、抑郁、悲观及情绪不稳定,有的青年患者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我科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对脑卒中低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在35~45岁,平均38.5岁,其中男7例,女3例,统计中既往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共4例,其中既往患糖尿病2例,病程分别为3年、5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2例既往高血压病史分别为2年、3年,其中1例未用药控制血压,1例服用降压药但未定期监测。10例患者中4例为出血性脑卒中,6例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均意识清楚,分别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和言语障碍等症状。

1.2 个人状况:个人文化程度:本科1例、大专4例、中专2例、初中3例;家庭关系:和睦7例、不睦3例。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职工保险5例;居民保险3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例,自费1例;自理能力:重度依赖5例;中度依赖4例;轻度依赖1例。

1.3 心理状况

1.3.1 恐惧:本组病例文化程度中等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而且正值青壮年,大多数是家庭的核心力量,因而发病后出现恐惧的心理,担心留有后遗症影响以后的生活,导致精神长期得不到放松,情绪消极,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另外自费患者和新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担心疾病对家庭经济造成影响,一度有拒绝治疗的心理。

1.3.2 愤怒:由于青壮年患者忽然失去了自理能力,各方面都需要家人照顾,因此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统计不良心理情绪以年轻首发病患者表现极为强烈突出,主要表现的是愤怒急躁对医护以及家属发脾气,焦虑、悲观,住院期间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火,也会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而表现出明显的愤怒情绪。

1.3.3 焦虑、抑郁:焦虑、抑郁是该组患者的主要心理表现,治疗初期大部分患者对治疗抱有希望,治疗开始后,患者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当躯体残疾的症状未得到良好的改善时,如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治疗1~3 d后出现脑水肿高峰期时,症状反而加重,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面容呆板、少言寡语、食欲减退、失眠等抑郁症状[2]。

1.3.4 悲观、绝望:脑卒中病程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的概率大,另外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不能尽快恢复,使得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担心预后不能回归工作岗位和被社会歧视,也担心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3例家庭不睦的患者担心家庭解体等,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 护 理

针对上述患者存在的个人状况和心理状况,责任护士和护理团队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耐心细致讲解患者提出的问题,有效地沟通是取得患者信任的最佳方法,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配合治疗,讲解低龄患者由于身体素质好,治疗恢复效果要好于年龄大的患者的成功恢复病例,以缓解紧张恐惧心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

2.2 临床症状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进行护理指导,对于重症患者做好饮食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各种管路保持通畅。多于患者交流,帮助解决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不但能够建立患者治疗的信心,还可消除其心理孤独感,对于拒绝治疗和有轻生表现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进行开导,以强化其信心意识。

2.3 焦虑、抑郁的护理:认识到患者的焦虑,承认患者的感受,对其表示理解。主动介绍环境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帮助其解决问题,鼓励患者当产生焦虑时告诉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如何使用放松术缓解焦虑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责任护士也要认真观察发现患者有无抑郁症状。给予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患者共同康复训练的空间[3],患者间多进行交流,吸收对方有效的康复方法及措施,利于相互的鼓励,全面提升康复意识。

2.4 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对分管的低龄患者要更多给予理解和帮助,积极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脑卒中患者,最大程度的取得了患者信任和依托。护理人员要在起病初期指导家属一些基础陪护知识,工作中让家属多讲解看看我们的一些操作护理方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和家属饮食、用药、生活护理知识,鼓励家属尽可能多陪伴,多沟通,多安慰一些患者。另外,本组病例多为突然发病,且病程长,预后大多存在后遗症,如失语、偏瘫等,因此护士要给予患者讲解各种功能训练方法,监督指导训练过程。

2.5 家属参与: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家属的情感支持对于患病的人是一剂很好的良药,让患者感到家庭对他的需要,强化责任意识,以提高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4]。

2.6 心理护理:低龄脑卒中患者年龄轻,病程长极易产生异常心理反应,内向投射的结果,可使一些患者产生心理忧郁、淡漠、丧失信心甚至自杀;外向投射结果可使患者产生烦躁、愤怒、无端反抗。责任护士要采取以下心理护理:①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康复迫切愿望。通过咨询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自身抗病能力和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以促进疾病康复。②解除患者对治疗康复的疑虑,端正态度树立信心,争取早日康复。③让患者认识自身心理与疾病康复的相互关系,不仅促进疾病康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脑卒中康复期应克服以下不良心理:习惯依赖心理、急于求成心理、固执保守心理、悲观恐惧心理、重治轻防心理。这些不良心理是康复的一大障碍。人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打消长期患病患者产生的思想低落以及孤独情绪,加快了患者神经功能的痊愈速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3 小 结

低龄化脑卒中患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采取防治结合的方法控制发病率。据国内外大量科学资料证明,近代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多种疾病中,最严重的并非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而是由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造成的。动员社会力量从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时间,释放自身压力、减少不良嗜好等各方面宣传科普知识。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指导定期检查,必要时长期服用药物以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该组病例10例患者中的4例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正确调整用药剂量及饮食指导。另外,低龄脑卒中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治疗疏导效果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幸福指数,心理活动会影响生理功能,强烈的心理问题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对患者积极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可缓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提高其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低龄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低龄晚孕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