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07房丽丽
房丽丽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哮喘属于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及护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急性期患儿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外,缓解期患儿需要家长实施良好的管控工作,以降低疾病复发率[1]。本文主要分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疾病防治期间的应用价值,现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78例哮喘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6.82±1.25)岁;疾病史3个月~8年,平均(3.64±0.61)年。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6.85±1.24)岁;疾病史4个月~8年,平均(3.67±0.60)年。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生命体征平稳,无相关药物过敏史,且患儿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儿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叮嘱患儿多休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饮食以低盐、优质动物蛋白食物为主;给患儿或其家长发放《儿童哮喘健康教育手册》,并联合口头健康教育方式让其了解手册内相关知识,包括哮喘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等,护理措施主要在住院期间实施。
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先由1名护士长、4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组建成一个专门的家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并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具体内容分析如下:①为患儿及其家长创造有家庭氛围的诊疗、住院环境,护理人员主动和患儿及其家长沟通,了解患儿个人信息,为其建立个人档案,由小组成员来根据患儿个人情况,从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及社会适应方面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拟定个性化护理措施。②通过深入访谈的形式与患儿家长进行交谈,掌握患儿家长心中的疑惑及所担心的问题,选择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为患儿家长解答相关疑问,根据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其实施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疾病护理中,让家长帮助患儿制定康复方案;并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向家长讲解吸入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使用时间、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患儿用药时,患儿家长要尽量帮助患儿放松,采取坐卧位或者坐位,在对药物进行按压时同步吸入,确保药物能够最大程度进入患儿体内,进入体内后要叮嘱患儿尽量屏气,确保药物的吸收率。③疾病发作期间,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情况,通过看动画片、听音乐等方式来帮助其转移注意力,缓解内心恐惧感,并且多鼓励患儿,提高护理依从性。④通过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途径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开通24 h儿童哮喘热线,及时为患儿及其家长解答问题。该护理模式开始于患儿入院,出院后仍继续开展。护理人员每月进行1次随访、督促。
1.3 观察指标[2]:对患儿进行1年随访,随访期间了解患儿饮食、运动、复查、规范用药及吸入激素情况,其中上述评定内容能够正确执行80%,可视为疾病管理良好;正确执行40%~79%,可视为疾病管理一般;正确执行低于40%,可视为疾病管理差。并统计中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急诊次数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管理情况比较:观察组疾病管理良好36例,占比92.31%;疾病管理一般3例,占比7.69%;疾病管理差0例,占比0.00%。对照组疾病管理良好25例,占比64.10%;疾病管理一般10例,占比25.64%;疾病管理差4例,占比10.26%,观察组疾病管理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1年内哮喘发病情况比较:观察组中重度哮喘发作次数为(0.59±0.25)次/年、平均住院天数为(2.34±0.41)d、急诊次数为(0.52±0.34)次/年;对照组中重度哮喘发作次数为(2.86±0.31)次/年、平均住院天数为(8.79±0.46)d、急诊次数为(2.89±0.37)次/年,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儿童是哮喘的高发人群,具有病程长、易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学习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一定程度增加了患儿家长的思想负担与经济负担[3]。哮喘发病的诱因较多,在预防患儿哮喘发作及复发过程中家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较大[4]。在儿童哮喘护理工作中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由专人对哮喘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家庭成员都能了解哮喘相关知识,掌握吸药方法及急性发作时的应急措施等,大大改善了患儿家长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其疾病护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最大程度避开诱因,改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并正确使用激素,定期来院进行复查,接受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药物价值,预防患儿疾病复发[5-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疾病管理良好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4.10%,且观察组中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急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由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保证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及延续性,能够让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在患儿日常生活中改善患儿的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从而更好的对患儿疾病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儿童哮喘防治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管理效果,改善预后,临床推广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