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研究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肠梗阻病患

骆 贺

(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铁岭 112700)

腹部手术后极易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在对病患进行腹部手术治疗中会对其肠管浆膜层间皮细胞、腹腔单层间皮细胞等造成损伤,而其损伤程度同粘连程度存在正相关,众多研究报道表明,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为粘连[1]。粘连性肠梗阻病患临床表现多为肠绞窄和肠坏死等,病情严重的最有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现象[2],对病患的身心健康和安危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降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情况已受到医学者们高度关注,而对病患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此时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和避免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为此,我院就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腹部手术病患,按入院日期单双数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4~69岁,平均(46.8±7.7)岁;胃部手术25例、肠道手术19例、阑尾炎手术11例、肝胆手术5例。试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5~68岁,平均(46.6±7.5)岁;胃部手术23例、肠道手术20例、阑尾炎手术11例、肝胆手术6例。两组病患性别、年龄和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病患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嘱咐病患术后禁食,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和确保水电解质平衡,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出院指导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详细干预方法如下。①肠人工运动:待病患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按照其肠功能恢复状况实施肠被动运动。即指导病患进行上肢的屈、伸、握、拉和上举等练习,每次20遍左右,每天2~3次;同时指导病患正确呼吸运动,协助其取平卧位,让其通过鼻吸气,缩唇缓慢呼气,在呼气时从1数到7,然后发出“噗”声,每4 小时1次,每次重复呼吸运动2次。指导病患尽量进行下肢锻炼,鼓励病患尽早下床活动,并按其耐受度适当增加活动量。帮助无法下床病患定时翻身和叩背,并指导其作适当的床上活动。②腹部按摩护理:护理人员指导病患与其家属采用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的方法对腹部进行按摩,按摩时掌握好力度,先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天早晚一次,每次20 min,连续按摩7天。③肠胃减压:选择负压吸引器给病患肠胃减压,行减压操作时需确保吸引顺畅,同时严密观察病患引流液的具体状态,在术后第3天可为病患应用开塞露刺激肛门。④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创伤会给病患带来痛苦,以及镇痛药抑制肠蠕动所带来的不适感,通常会使病患产生恐惧、不安的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耐心的给病患讲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相关症状和疾病知识,以消除或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加克服痛苦和治疗的信心。⑤饮食护理:在禁食期间给予病患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给其流质食物,确认病患无异常反应后在第3日给予半流质食物,第10日开如逐渐食用软食。嘱病患遵循少量多餐、清淡饮食原则。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以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由病患评价,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比较:参照组病患共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4例(23.33%),试验组病患共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3.33%),组间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χ2=10.385,P<0.05)。

2.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参照组病患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3.7±2.3)h;试验组为(7.7±1.8)h,组间比较试验组显著短于参照组(t=42.435,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参照组病患非常满意的有19例、满意有28例、不满意有13例,总满意度为47例(78.33%)。试验组病患非常满意的有31例、满意有27例、不满意有2例,总满意度为58例(96.67%)。组间比较试验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χ2=9.219,P<0.05)。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中腹部手术为治疗腹部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也是导致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肠粘连是防止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重中之中。有研究报道[3],对腹部手术病患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或避免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跟随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护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综合护理干预注重以人为本,其护理工作更具全面性、计划性、细致性与针对性[4]。在护理过程中始终针对病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干预,避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进而更为经济有效的护理服务于病患[5]。本文试验组通过对病患实施肠人工运动、胃肠减压、腹部按摩、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后,从而加速了病患血液循环,降低了肠管缺血情况,促进了胃肠蠕动,保证病患营养需求,消除其内心不良情绪。

综合以上分析,最终病患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显著早于参照组;进而使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的证实了其显著的预防护理效果。在罗莉和张爱华学者的报道中同样发现[6],对腹部手术后病患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病患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低(4.12%),且受到病患的一致认可,护理满意度高达94.78%,本文研究结果与其相近。

综上研究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效果显著,有利于病患胃肠功能恢复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肠梗阻病患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