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9-01-07张雅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机体心理评分

张雅男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加强型病房,对医护人员护理水平和医疗器械技术水平具有着较高层次的要求标准[1]。由于急危重症患者大多伴有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极易影响疾病质量结局,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如何改善危重症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成为了护理研究领域尤为关注的课题[2]。为了改善预后,探索更加高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本文就心理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7~76岁,平均(62.15±4.39)岁;机械通气时间(8.73±2.04)d。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9~78岁,平均(62.58±3.17)岁;机械通气时间(8.35±2.18)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作息管理、常规消毒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采用多元化手段,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医护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眼神、动作等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主动询问患者需求,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采用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基本病情,为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介绍主治医师和高超医疗设备,做好答疑解惑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②控制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干扰,优化治疗环境,调节室内温湿度,夜间降低床头灯亮度,严控患者家属探视时间,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③开展社会支持工作,为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心理因素对患者恢复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在家属探视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家人对自身的关爱和支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①心理情绪变化情况:根据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状况加以评定和比较,各量表均包含20个题目,频分1~4级,粗分以1.25相乘,换算为0~100分,SDS评分≥53分视为抑郁,SD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SAS评分≥50分视为焦虑,S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3]。②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情况:干预后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分项目主要包括生活观点、社会、意识、活动等内容,单项目评价0~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高[4]。采用FC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机体功能情况,共计18项,每项0~6分,总分108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效果越好[5]。总体质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质量评分表,由科室护士长公正评判,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将92例急危重症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机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采用(±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即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依次为(75.37±6.49)分和(78.25±7.63)分,对照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依次为(75.58±7.05)分与(79.35±7.59)分;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t=0.856,P=0.197;两组抑郁评分对比,t=0.693,P=0.24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2.74±3.32)分和(32.59±4.36)分,对照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依次为(61.45±5.67)分与(48.15±6.41)分;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t=29.636,P=0.000;两组抑郁评分对比,t=13.613,P=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机体功能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依次为(6.86±0.73)分、(48.72±5.76)分、(92.07±3.04)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机体功能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依次为(5.35±0.57)分、(40.03±5.29)分、(84.17±3.26)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t=11.058,P=0.000;机体功能评分对比,t=7.536,P=0.000;护理质量评分对比,t=12.020,P=0.000。

3 讨 论

危急重症患者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机体处于较高水平的应激状态,特殊的治疗环境和省心状态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难以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为了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我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近两年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展开了针对性护理干预[6]。通过结合患者实际病况,逐步展开人为关怀、环境干预、社会支持等护干预措施,消除了患者对陌生治疗环境的恐惧感,有效增强了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预后效果显著。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本文研究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机体功能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加优越,护理质量水平更高。

综上所述,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正常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质量水平,预后良好,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机体心理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邓俊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