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龙马滴剂+鼻内镜治疗放射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2019-01-07毛永侠
毛永侠
(吉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放射性鼻窦炎发病率占到鼻咽癌患者80%,是其常见并发症[1]。放射性鼻窦炎临床治疗时,鼻腔冲洗及鼻内镜下清理是常用方法,并经临床使用得以证实。本次研究对放射性鼻窦炎患者采取欧龙马滴剂联合鼻内镜治疗,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放射性鼻窦炎患者84例,患者经临床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患者治疗前未合并鼻窦炎症状及基础性鼻窦炎;患者无先天性鼻中隔偏曲等疾病;无药物过敏症;患者了解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本次研究;采取随机设计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其中有28例患者为男性,14例患者为女性;年龄30~70岁,平均(48.31±11.20)岁;对照组42例,其中有30例患者为男性,12例患者为女性;年龄30~70岁,平均(50.15±11.2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在统计学软件处理下,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鼻内镜治疗。患者经局麻加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坚持清除不可逆病灶,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功能及引流,清除鼻腔阻塞性病变为治疗原则。术中若患者合并鼻腔粘连,需先分离粘连,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下鼻道开窗术+筛窦开放术;或实施筛窦开放术+上颌窦口开放术。在鼻内镜下负压清理鼻腔、鼻窦等部位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术后在鼻腔内置入硅胶管引流。术后常规抗炎,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周2次。观察组:鼻内镜治疗方式同对照组,患者术后在鼻内镜直视下,以雾化喷枪取欧马龙滴剂10 mL雾化冲洗,每周2次。两组患者连续冲洗3个月。
1.3 评价指标:采用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系统[2]评价患者放射性鼻窦炎症状变化,鼻腔、鼻咽部状况,根据患者有无鼻塞、脓鼻涕、嗅觉降低、头痛、鼻腔异味等症状评价,并行内镜检查鼻腔黏膜,CT检查有无鼻窦炎改善,每项指标计0-3级评分,总分21分,轻度:评分≤7分;中度:评分8~14分;重度:≥15分;分数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
1.4 效果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鼻塞、脓鼻涕、嗅觉降低、头痛、鼻腔异味等症状消失,鼻内镜见脓性分泌物消失,窦腔黏膜呈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有效:患者鼻塞、脓鼻涕、嗅觉降低、头痛、鼻腔异味等症状改善明显,脓性分泌物减少明显,窦腔黏膜见有肉芽组织形成,窦腔黏膜见水肿;无效:患者鼻塞、脓鼻涕、嗅觉降低、头痛、鼻腔异味等症状无变化,鼻内镜下见窦腔黏膜等症状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的研究处理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的表现呈均数标准差(±s)形式,检验利用独立配对t值;计量数据的表现呈百分比率(%)形式,检验利用χ2,当数据检验显示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者24例,有效者17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显效者13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9例,总有效率78.5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P=0.01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Lund-Mackay评分(9.27±1.15)分,治疗后(1.13±0.2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Lund-Mackay评分(9.16±1.20)分,治疗后(2.28±0.34)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44.825,35.749;P=0.000,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t=17.660,P=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情况。
3 讨论
鼻咽癌呈广泛性浸润,结构解剖位置相邻重要组织结构,临床需在短期内对肿瘤侵蚀的位置接受放疗。另外鼻腔部位特殊复杂,对放疗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放疗成为鼻咽癌的首选手段[4]。一般放疗范围包括患者鼻咽、颅底及颈部,通常鼻腔后1/3~2/3、上颌窦及额筛窦、蝶窦均会被照射,甚至部分鼻腔和鼻窦也会被照射,因此鼻腔、鼻窦因照射而出现黏膜反应、充血、水肿等症状,甚至黏膜糜烂;或损伤纤毛运动,致鼻腔或鼻窦功能损伤[5],进而诱发放射性鼻窦炎发生。
放射性鼻窦炎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功能降低等,因此治疗时需选择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鼻内镜手术的应用,一般经局部加神经阻滞麻醉,术中能减轻患者脏器功能损害,同时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简单方便。鼻内镜手术的应用,术中准确定位,创伤轻;准确判断放疗后鼻窦病变,术中主要是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缓解鼻腔粘连,通畅引流,尽量处理病变鼻窦情况,以此减少术中损伤。本次研究是对照组患者单独鼻内镜治疗,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8.57%,其治疗有效率偏低。其原因是因患者鼻腔黏膜功能损害,免疫力降低,术前恢复时间延长,无法轻易排出分泌物,因此一般在鼻内镜术后联合鼻腔冲洗。本次研究联合鼻腔冲洗者患者总有效率97.62%;治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联合术后鼻腔冲洗,能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研究中采用欧龙马滴剂进行鼻腔冲洗,该药由欧龙胆、马鞭草、报春花等植物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起到抗炎、抗病毒、化解分泌物的作用[6]。通过欧龙马滴剂冲洗鼻腔,降低分泌物黏度及分泌量,减轻黏膜炎性程度,以此促进患者症状恢复。患者鼻腔冲洗期间未出现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欧龙马滴剂+鼻内镜治疗放射性鼻窦炎具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鼻窦功能恢复,临床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