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4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多潘立酮

沈 伟

(辽源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消化内科,吉林 辽源 136201)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十二指肠、胃中内容物向食管反流,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炎症病变,引发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临床症状的疾病。近年来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加、饮食结构逐渐改变背景下,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逐渐提高[1],这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反流性食管炎可用治疗药物较多,不同药物效果不一[2],且临床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为分析此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法,我院选取84例患者展开临床随机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且经胃镜检查发现有典型临床症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2~46岁,平均(29.34±2.6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23±0.42)年;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2~47岁,平均(29.41±2.70)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31±0.38)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每次口服20 mg奥美拉唑(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71),每日2次;同时给予20 mg多潘立酮(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07)口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每次口服20 mg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每日2次;同时给予20 mg多潘立酮(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07)口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①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临床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灼热、反酸等,各症状从无到严重记为0~3分,总分0~9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②统计胃镜疗效[3]:治愈:胃镜下检查病灶无糜烂、融合或发红现象;有效:胃镜下发现病灶有轻微糜烂或条状、点状发红,未见融合现象;无效:胃镜下检查病灶有广泛发红,或有严重糜烂融合现象,可伴随溃烂。以治愈、有效为总有效。(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胃镜下疗效分析:两组治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19例、14例、9例、78.57%;观察组24例、16例、2例、95.2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χ2=5.126,P=0.024)。

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为:对照组(6.87±1.21)分、观察组(6.91±1.28)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0.147,P=0.442);治疗后评分为:对照组(5.12±0.85)分、观察组(3.02±0.41)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14.421,P=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1例恶心,2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7.14%;观察组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χ2=0.213,P=0.645)。且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诸多原因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目前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法主要是促使反流液酸度降低,控制胃食管反流,提高食管的清除能力,对食管黏膜加以保护等。

对胃酸加以控制是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中药方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埃索美拉唑是第一个同分光学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其首过效应较低,且血浆清除率也较低,血浆药物浓度较高,在其经口服给药到达相应部位时,仍可保持较高药物浓度,故而可发挥更有效的抑酸效果。因埃索美拉唑属于奥美拉唑左旋异构体,其相较于奥美拉唑,具有更为明显的抑酸效果,且作用更加持久,可减少食管酸的暴露,对食管黏膜愈合有促进作用。李秀梅[4]在为9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时,对照组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埃索美拉唑,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这一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可见埃索美拉唑的加用能大幅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抑酸同时还应提高食管括约肌压力及下端食管蠕动,这就需要联合别的药物展开治疗。多潘立酮属于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其对胃肠壁直接发挥作用,促使下段食管括约肌张力增加,预防胃食管反流,提高胃蠕动,对胃和十二指肠运动能加以协调。王宛明[5]在为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时,对照组单用雷贝拉唑,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可见多潘立酮的加用能提升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是将抑酸药物(埃索美拉唑)与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联合起来应用,发挥这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在抑酸的同时改善患者胃动力学,从而促使患者症状尽早缓解[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观察组用药方案效果更加明显。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可见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案均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多潘立酮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