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褐马鸡的常见病

2019-01-07张丽朱向博卫泽珍杨引亮山西省太原市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中国畜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雏鸡疾病

文│张丽 朱向博 卫泽珍 杨引亮(山西省太原市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褐马鸡,又名角雉、耳鸡、黑雉、鹖鸡等,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褐马鸡种,体长、体重跟家鸡相差无几,体羽以褐色为主,喙后部至下颌下部有两簇白色羽毛,延伸至头颈后呈犄角状,脸部皮肤裸露无被羽,呈红色。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珍禽,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由于褐马鸡自身遗传机制的影响及其疾病的复杂性,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并不多。以下就褐马鸡临床常见病及其防治做概括性综述,以期为褐马鸡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一、真菌性疾病

1.霉菌病。

谭玉洁等报道了孵化的218只雏鸡,在91~180日龄因霉菌病致死52只,死亡率24.24%。环境中的霉菌无处不在,但霉菌对各种常规消毒剂如84消毒液、百毒杀等季铵盐类消毒剂均敏感。预防霉菌病及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首先要清除霉菌及其滋生的环境,做好笼舍的清扫消毒,保持笼舍干净、干燥。其次,雏鸡日粮中添加脱霉灵等脱霉菌毒素制剂,预防可能的霉变饲料造成雏鸡发病。第三,在雏鸡的饮水中添加复合多种维生素和黄芪多糖粉,以提高雏鸡的自身抵抗力。

二、细菌病

1.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禽类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败血型、关节炎型、皮肤型等,偶见眼型。陈帆等报道了4只褐马鸡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者废绝,张口甩头,排黄绿色稀粪,身体局部羽毛脱落,背部皮肤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或坏死灶。急性死亡病例剖检可见,肝肿大,呈紫红色,有出血及白色坏死点,脾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心包有混浊渗出液。采集心血和肝病灶做细菌分离培养,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血平板上均长出金黄色菌落,血平板上有溶血环。革兰氏染色阳性,镜检可见葡萄串状的蓝色球菌。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抗生素耐药菌株,因此临床治疗时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科学用药,且联合用药比单用一种抗生素效果好,一般给药5~7天即可治愈。

2.奇异变形杆菌病。奇异变形杆菌病在鸡上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危害7周龄以下的雏鸡,而以4周龄左右的雏鸡最易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孟秀莲报道了一例褐马鸡雏鸡奇异变形杆菌病,临床症状可见鸡只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后期排水样稀便。剖检可见肝脏稍肿呈紫红色,脾脏肿大有出血点,盲肠和小肠黏膜有卡他性出血。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血平板上呈扩展生长,能溶血。在麦康凯和S.S平板上均可长出圆形、扁平、半透明的无色菌落。结合细菌生化鉴定可确诊。奇异变形杆菌易产生耐药,治疗前需做药敏试验。该菌为动物肠道里的条件致病菌,当鸡只在应激条件下,抵抗力降低,会引发该病。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3.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在集约化养鸡上非常普遍,常常造成发病鸡只产蛋量下降甚至死亡。而褐马鸡的大肠杆菌病研究较少。1994年张占侠报道了一例褐马鸡大肠杆菌眼炎型的雏鸡死亡病例。发病雏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眼畏光、流泪。后期眼睑肿胀,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排白色稀便,最后衰竭死亡。剖检病死鸡,嗉囊内无食物,个别鸡的肝肿大或发生腹膜炎。2011年耿艳杰报道了两只成年褐马鸡大肠杆菌感染致死病例,发病褐马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呆立,喜卧。从眼周肿胀发展到颜面部肿胀,双眼睁不开,眼内有泪;眼周皮肤由鲜红色褪至粉红色或者白色,剖检可见肝周、心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炎症。对病鸡眼分泌物或肝脏、心血等病料做细菌分离培养,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中央隆起的粉红色菌落,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表面生长出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见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属于鸡体原籍菌,大部分大肠杆菌病都是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消毒不彻底,鸡体免疫力低下等导致的条件致病菌。加强笼养褐马鸡的饲养管理,注重笼养密度、环境卫生是预防褐马鸡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时需做药敏试验,且联合用药效果明显。

三、寄生虫病

1.有轮赖利绦虫病。有轮赖利绦虫感染,可造成褐马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瘦弱,卧地不爱走动,肠黏膜发炎,严重的可造成死亡。剖检可见肠黏膜增厚,肠腔内有大量黏液,有恶臭味,肠道中肉眼可见绦虫成虫。用水洗沉淀法对病死鸡粪样进行处理,取沉淀涂片镜检,可见卵圆形卵囊,且内含有一个六钩蚴。对疑似发病褐马鸡诊断时,需要注意有轮赖利绦虫的孕节片是周期性的随粪便排出,有时在粪便中检查不到虫卵和孕节片,故诊断需要不定期对粪便进行镜检检查方能确诊。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科的多种蝇类和多种鞘翅目昆虫,如步行虫科、金龟子科和伪步行虫科的甲虫。消灭环境中蝇类及昆虫,同时对成年褐马鸡定期驱虫,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预防性驱虫可使用阿苯达唑或者吡喹酮,治疗该绦虫病可用四氯化碳、硫双二氯酚、嗅氢酸槟榔素、氯硝柳胺等。温江、刘瑞亭等认为用氯硝柳胺治疗效果较好,连续用药2次,2次间隔5天即可成功驱虫。

2.异刺线虫病。异刺线虫病又叫盲肠虫病,异刺线虫在褐马鸡体内的代谢分泌物可致褐马鸡急性或慢性中毒,虫体在体内的移行可导致脏器的机械性损伤,发病鸡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下痢,消瘦,产蛋数减少甚至停产,严重时引起衰竭死亡。张国刚等对1986—1991年,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褐马鸡体内寄生蠕虫进行了蠕虫学调查研究。发现来自庞泉沟的14只野生褐马鸡及5只人工饲养的褐马鸡异刺线虫感染率均为100%,寄生部位主要在盲肠,其次为直肠和小肠。且人工饲养褐马鸡的异刺线虫感染强度较野生褐马鸡大,且差异极显著(p<0.01)。异刺线虫病防治时,对发病鸡只可用左旋咪唑驱除异刺线虫,并物理方法驱除场内可能携带虫卵的蚯蚓。

3.羽虱病。羽虱是食毛目昆虫的俗称,为禽类身体上常见寄生虫。周忠勇、孙建华等人报道了从褐马鸡身上采集到羽虱。曹天文等对人工饲养的褐马鸡调查初步发现,褐马鸡上寄生的羽虱有三种:鸡禽虱、鸡异长圆虱、鸡头长圆虱,寄生的百分率为84.38%。三种羽虱对成年鸡危害不大,对雏鸡危害十分严重,其中主要危害种为鸡禽虱和鸡头长圆虱。幼龄褐马鸡受羽虱侵扰,一方面造成鸡只烦躁不安,食欲不佳,身体消瘦,头颈羽毛脱落,雏体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羽虱的寄生,造成鸡只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易于感染其他疾病。成年褐马鸡感染严重羽虱时,可能会造成褐马鸡产蛋量下降,影响产卵繁殖。关于褐马鸡羽虱病的临床治疗报道鲜见,治疗时可以参考鸡羽虱病的治疗方案:12.5克/升溴氰菊酯对鸡体和鸡舍喷雾,第1天、第4天、第10天各喷雾一次或者提供砂浴池,50千克细沙混入5千克硫黄粉,以供鸡体沙浴杀虫。

四、营养代谢性疾病

1.褐马鸡腿脚病。圈养褐马鸡雏鸡在饲养的过程中,有些脚趾向内弯曲,其中以中趾尤为明显,且伴有趾关节肿大,两腿站立不稳的现象。造成褐马鸡腿脚病的原因比较多,综合考虑,可能是由于VB2缺乏、食物中钙磷不足及钙磷比例失调或者小种群间近交繁殖导致种质遗传资源降低造成。预防褐马鸡腿脚病,注意食物种类的多样性、适当的钙磷供给,以及繁殖配对时引进外源优秀种质资源个体。

2.褐马鸡食羽症。笼养褐马鸡往往出现尾部羽毛被啄食仅有羽干的现象。王兵团等研究了食羽症褐马鸡氨基酸代谢情况,发现食羽症褐马鸡均存在胱氨酸以及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代谢异常,相较于野生尾羽正常的褐马鸡,差异性统计分析分别达到了显著(P<0.05)以及极显著(P<0.01)水平。虽然并没有研究表明这几种氨基酸的代谢异常导致了褐马鸡食羽症,但是这种营养代谢类疾病很可能是由于食物中这几种氨基酸的失衡造成的。圈养褐马鸡的食物种类一般不超过10种,而野生褐马鸡的食物种类丰富,多达80余种。所以,预防褐马鸡食羽症,日粮种类要尽可能的丰富,且在日粮中适当增加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饲料,比如黄粉虫等动物蛋白质以及蓖麻籽、葵花籽、花生等籽实类饲料,同时适当降低笼养种群密度。

五、小结

控制褐马鸡发病,关键在做好疾病预防。首先做好环境消毒,要彻底清扫、消毒圈舍,铲除真菌、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以及蚯蚓、节肢动物等病原携带者的滋生土壤,切断疾病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预防褐马鸡真菌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有效措施。其次是疫苗免疫,关于褐马鸡的病毒性疾病的文献鲜见,但并不能说明褐马鸡不会受到病毒性疾病的侵害,预防病毒性疾病,需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考虑到麻雀等野鸟或人可能将流感病毒传播给褐马鸡,病毒在褐马鸡体内可能会发生变异,可能会引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所以接种禽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很关键。同时,考虑到圈养褐马鸡将来可能要放归自然复壮野外种群或者自然栖息地再引入,所以雏鸡出生后,必须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疫苗接种后最好监测免疫后的各种抗体水平,抗体效价不够的需适时补免。

预防疾病的同时,需要做好褐马鸡的疾病管理。对发病褐马鸡需先行隔离。如果是眼观可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隔离观察治疗的同时,做好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继发感染的预防性措施。怀疑是传染性疾病,则还需对同笼舍的褐马鸡进行转移,对病鸡笼舍全面消毒处理,同时,对周围临近的笼舍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一些烈性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密闭笼舍空间消毒,建议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溶液+21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密闭24~48小时,然后通风换气即可。

猜你喜欢

雏鸡疾病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蛙类疾病分不清楚,导致乱用药,这几个疾病一定要注意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立秋后要注意调养预防呼吸疾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