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扶五转”扶贫模式在丹凤县的实践—以丹凤华贸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2019-03-05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文│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近年来,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正在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田间地头,一场全民脱贫攻坚战正在上演。丹凤县华茂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凤华茂公司”)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当中,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立足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实际,紧扣企业发展方向,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和模式,通过精准发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丹凤县脱贫攻坚趟出了一条新路径。
一、业绩可期,探路创新
丹凤华茂公司是一家以肉鸡养殖、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位于丹凤县产业园,占地面积750亩,注册资金8000万元。现有固定员工1123人,党员55人,年实现产值5.6亿元。九年来,丹凤华茂公司围绕农民脱贫增收这一主线,不断延长产业链,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建成了年存栏10万套父母代种鸡厂、5000万羽鸡苗孵化厂、5000万只商品代肉鸡养殖基地、每小时屠宰1.2万只肉鸡生产线、1万吨熟食品加工厂、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线、5万吨有机肥加工厂、700立方米大型沼气及冷链物流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共十大板块,初步形成了从源头到餐桌全产业链生产经营管控体系。
产业链上创业就业人数3200户、1万余人,累计脱贫2310户、7345人,人均年增收2.65万元。实现了企业既定的“发展肉鸡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双赢”的目标,推动了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华茂肉鸡产业成为丹凤县产业扶贫主要抓手,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丹凤华茂公司也先后被省农业厅命名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
2016年以来,丹凤华茂公司主动融入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发挥华茂肉鸡产业优势,创新思路,明确目标,结合全县贫困户现状,分类扶贫,形成了“三扶”模式,即产业链上就业扶、资金入股分红扶、发展基地精准扶的“华茂模式”。2017年已对接贫困户1023户,建档立卡900户,带动315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推动了全县肉鸡产业实现“五转”由粗放养殖向人工智能转变、农户自养向集约生产转变、注重数量向生态优先转变、单一产品向多元开发转变、封闭经营向联合发展转变。
二、围绕“三扶”精准施策
1.产业链上就业扶—延伸链条就业帮扶。
吸纳有劳动能力、有文化、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户,到丹凤华茂公司十大板块全产业链中,采取就业务工脱贫模式。2010年,在陕西(华茂)园区建设项目支持下,丹凤华茂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开发就业岗位221个惠及1123人。通过自愿申请、健康体检、岗前培训、技能考核,符合招聘条件的贫困户安置到各个产业链就业。2016年共安置贫困户137人,年收入2.65万元以上,其中102人已于2016年年底脱贫。
2.资金入股分红扶—股权量化分红帮扶。
一是组建扶贫养殖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脱贫。2016年,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依据市场对“葫芦鸡”产品需求,在贫困户居住集中且有林下养殖条件的丹凤县龙驹街道办赵沟村投资800万元,流转林地323亩,成立了3个贫困户散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211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人均年保底分红1000元。2016年,合作社211户、691人分红69.1万元,流转土地24.5万元、进园区务工18.7万元,年底脱贫156户。
二是实行贫困户带资入股、企业承贷承还方式,采取固定收益脱贫。贫困户按照5%、6%、7%固定年化率享受利益分红扶贫。由政府担保,企业和政府、银行、扶贫局、贫困户等签订五方协议,将贫困户5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集中投到龙头企业入股分红,贫困户连续3年共分红9000元。2016年,丹凤华茂公司利用产业贷1000万元,吸纳丹凤县龙驹街道办白庄、枣园、双槽3个村200户贫困户,每户保底分红3000元。
3.发展基地精准扶—四免一保精准帮扶。
一是建设标准养殖大棚,采取订单养殖脱贫。丹凤华茂公司通过“订单形式”实行“八统四免一保”“保姆式”服务。“八统”:统一设计鸡舍、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程序免疫、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保价回收产品、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合作方式;“四免”:免费投放鸡苗、免费保险、免费防疫、免费技术培训;“一保”:保证最低收益利润,确保每棚收入5万元以上。丹凤华茂公司出资对所有贫困户所建鸡棚购买财产保险和设立专项风险基金,确保贫困户收益。2016年,扶持贫困户38户,户均收入5.6万元,兑付贫困户亏损资金30万元,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企业发展的“双赢”态势。
二是采取养殖大户就地帮扶。公司动员鼓励全县肉鸡养殖大户优先选聘贫困人员从事饲养员、防疫员、清洁工。2016年,肉鸡养殖大户吸纳贫困户35户、105人,户均收入1.65万元。
三、推动“五转”,双赢共建
1.由粗放养殖向人工智能转变。丹凤县华茂肉鸡基地是整个产业链条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安全优质产品的主要来源生产地。由于最初建设主要瞄准的群体多为农户,养殖大棚设施简陋、投入低廉,清粪、饲喂、通风、供温都需人工操作控制,舍内环境控制以饲养员经验判断,全期肉鸡成活率低于95%、残次率高于1%、预防药物每只高于0.5元,商品效益不高。在陕西省农业厅注入1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后,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引进并推广现代设施装备,提升基地生产能力和水平。采用料塔绞龙料线、刮粪板或传输带清粪、湿帘负压降温、锅炉供温、自动饮水、自动环控预警等设备,实现了“人管设备、设备养鸡、以鸡养人”的目的。目前,全县建成网上平养鸡舍60栋,单批次存栏达到1.5万只;现代化笼养层叠鸡舍10栋,单批次存栏达到5万只。肉鸡成活率低于2%,预防药物每只平均0.25元。
2.由农户自养向集约生产转变。近年来,因土地保耕、环境保护、水源保洁等因素制约,单家独户饲养造成的面源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发展遇到深层次的“阵痛”,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在严厉的监管和问责下,一些养殖农户被迫拆棚弃养或转产。在情势不利之下,丹凤华茂公司审时度势,启动建设公司集中养殖肉鸡基地,科学应对预防即将面临的产能不足。通过半年的考察选址,最终确定防疫隔离条件和生态环境俱佳的丹凤县武关、铁峪铺镇2处深山沟壑中建设18栋现代化笼养层叠鸡舍,生产能力突破500万只。在运行中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70户,通过折股量化、土地租金、劳务就业等多种形式,确保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使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3.由注重数量向生态优先转变。生态优先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也是指导畜牧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面对环保趋势及要求,丹凤华茂公司主动调整发展思路,弥补工作短板,积极探索鸡肥加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2017年10月,丹凤华茂公司10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正式建设运营。同时,丹凤县畜牧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指导肉鸡养殖户按照存栏1万只肉鸡,配套100平方米的阳光板贮粪棚,推进“户贮堆积发酵、公司回收加工销售”的鸡粪订单模式,推动全县肉鸡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对在建的2处现代层叠笼养鸡舍,各配套2个密闭式灌装发酵仓,实现鸡粪收集、发酵、鸡肥一体化加工。对废气进行统一冷凝生物降解处理,杜绝污染气体向外界排放。基地产生的污水和加工的鸡肥与当地种植的千亩茶园紧密结合,推进“养鸡—鸡粪—鸡肥—茶园”间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4.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开发转变。2015年以前,丹凤华茂公司向市场供应的初级产品仅有冻鲜白条鸡,产品附加值低。2016年,丹凤华茂公司成立了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是华茂肉鸡全产业链的终端加工车间,也是一家以酱卤制品、灌肠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00亩,建设4500吨位级冷库,1.2万平方米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职工宿舍等基础工程。2015年,丹凤华茂公司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农业部等三位具有一级技师资格证的专家团队合作,采用天然香辛料抗氧化保色、低温高湿解冻、快速冷却、无菌阻氧包装等技术,保证了产品的色、香、味及营养。
5.由封闭经营向联合发展转变。为了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2015年9月,丹凤华茂公司经丹凤县政府推荐,被陕西省供销集团考察确定为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企业,并合作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丹凤县政府委托陕西供销集团以入股的方式,将3000万元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资金注入了丹凤华茂公司,收购了企业37.5%的股权,陕西供销集团相对控股地位,并确定了“3393”肉鸡产业脱贫新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3000万元扶贫资金,扶持900户、3000名贫困人口吸附在产业链上脱贫。围绕政府的脱贫任务目标、方针政策,丹凤华茂公司继续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经营模式,采取“五统一”管理办法,即公司统一设计鸡舍、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保价回收销售,提高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2017年,已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900户,带动315户贫困户成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增收无项目、致富无门路,创业无资金缺技术等问题。
四、迎难而上,砥砺奋进
1.资金制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大难事。一方面在外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下,面临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行业整合、洗牌加剧和企业提升发展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举步维艰,融资难是最大瓶颈。另一方面企业从2009年开始建设至今,一直将有限资金投入在肉鸡产业链扩建中,市场营销渠道窄,熟食产品认知度低,成为拉动效益提升的难点和重点。
2.人才紧缺是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体现。现代农牧企业发展需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去经营管理,离不开科技、设备、营销、管理、营养、食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当前,人力资源紧缺、人力成本提升、技术人才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县域年轻或有文化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人力有限。
3.精准服务是推进产业扶贫的关键之举。畜牧企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市场风险大、制约因素多的行业,因此政府需要在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产品营销、税收减免、主体培育、融资担保、财务审计、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生产保险等方面加大支持,引导企业步入正轨,让企业给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增收、培训提质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