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9-01-07王洪娣
王洪娣
(东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创城办,辽宁 东港 118300)
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且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且身体多器官功能也逐渐减退,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也逐渐升高[1]。重症肺炎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2]。因此,在积极诊治上,早期积极的护理干预,也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几年,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传统护理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和改变的重要体现。本文现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72例为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对象均就诊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从中选取7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2.35±2.64)岁,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心绞痛1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2.29±2.62)岁,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心绞痛14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和基础护理:①体征检测:入院后第一时间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及时告知医师紧急情况;②急救护理配合,建立通路,并遵医嘱给药,及时氧疗,保证正常呼吸;③其他护理:降温,控制饮食,及时营养液供给,加强患者皮肤护理,避免长时间压迫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成立护理小组,由科室主管护师引导3名护士进行护理工作。首先制定责任管理目标,并落实责任主体,护士监督并进行质控。对护士工作情况,根据其他护士的专业和特长,分配工作任务,管理自己的床位,制定并告知每一位护士自己的护理职责和护理计划。责任护士白天基本待在病房,做好护理工作记录,并协助患者自理生活。此外,还要积极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加强心理引导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和家属的认知能力,能更好配合护理工作。对于护理问题及不良事件进行惩罚,对于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士,由患者及家属就进行评价,给予奖励,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奖惩,监督护士不断改进自身工作。
1.3 观察指标:比较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统计人工气道时间、住院时间。
2 结 果
2.1 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观察组中仅2例气管插管,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中有8例,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2.2 患者人工气道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人工气道时间(7.52±1.89)d,住院时间(16.58±2.57)d;对照组的人工气道时间(11.54±2.23)d,住院时间(23.41±3.21)d,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3 讨 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常见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肺部氧合障碍的发生率,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显著增加了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而资料显示,建立全面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控,更加有利于对患者呼吸系统进行整体而系统的管理,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预后,并降低并发症[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责任制整体护理下,患者的气管插管率降低,住院时间和人工气道时间均显著缩短。相较于常规的护理管理,责任制整体狐狸你更加系统、全满,对护理人力进行合理分配,各层级护士责任具体,加强了护士之间的层级沟通和联系,同时,也促进了护士工作的相互协调性。由主管护师统一指导,充分发挥各级护士人员的特长,减少了工作的重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最终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责任制整体护理注重工作职责范围的划分,将护理工作直径缩小,工作开展更加 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5]。同时,合理分工,也减轻了无效劳动,每一份劳动力均得到有效的运用,患者由固定护士跟踪护理,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也利于护理沟通和交流,更加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且护士对患者责任感也明显增强,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引导和帮助患者,树立患者信心,让患者感受被尊重。因此,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全面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消除工作的怠慢情绪,从而对护士人力资源也进行合理分配,充分利用了每一份劳动成果,并很好地实现了护士的个人价值。
综上,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积极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