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带汤配合克霉唑栓外用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2019-01-07李皎
李 皎
(丹东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辽宁 丹东 118000)
念珠菌性阴道炎为育龄期妇女常见妇科病,临床治疗棘手,单一药物往往无法较好地控制菌群再生,所以易反复发作,大约5%的患者1年内会复发4次以上[1],从而成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目前,临床上常采取阴道局部用药,但疗效不一。研究表示,局部用药联合口服药可提高整体疗效[2]。本研究采用完带汤配合克霉唑栓外用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3]:①具有外阴灼痛、瘙痒、白带增多、豆腐渣样分泌物、阴道黏膜充血等临床表现,涂片结果阳性,真菌培养为念珠菌阳性;②病程>4周,且12个月内复发次数>3次。排除标准:①入组前2周内接受过相关治疗;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③脱敏体质或对药物不耐受;④伴有滴虫性阴道炎等其他阴道炎;⑤伴有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年龄24~55岁,平均(34.44±8.35)岁,12个月内平均复发(4.94±1.22)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组各43例,两组在年龄、复发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均予以克霉唑栓0.15 g阴道纳药,研究组同时服用完带汤,方剂为:白术15 g、车前草20 g、茯苓10 g、山药15 g、陈皮10 g、柴胡6 g、白芍15 g、当归10 g、党参10 g、甘草6 g。随证加减:带黄阴痒甚者加蒲公英、红藤;五心烦热者加栀子、丹皮。每天1剂,分作2次饮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其他广谱抗生素。同时要求所有患者的性伴侣进行诊治或使用安全套,以防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①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临床体征,包括白带增多、白带增多、钻膜充血及涂片结果等,疗效判断标准[4]: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分泌物镜检结果呈阴性为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60%为显效;症状及体征改善20%~60%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20%为无效。②12个月内两组均保持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痊愈23例(53.49%),显效15例(34.88%),有效2例(4.65%),无效3例(6.98%),痊显率为88.37%;对照组痊愈14例(32.56%),显效11例(25.58%),有效13例(30.23%),无效5例(11.63%),痊显率为58.14%,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研究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6.98%,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0.93%,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易复发性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重要特征,虽然经药物治疗后可获得一定的改善,但由于阴道的特殊生理解剖特点以及用药单一、用药周期短,使得菌丝容易残存或再生;同时阴道内环境改变,或频繁使用抗生素、避孕药,或局部炎症刺激或免疫因素等综合作用,使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5]。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不过从大宗文献来看,局部用药联合口服药可提高整体疗效。
中医将本病归于“带下”“阴痒”范畴,病机主要与外感邪毒,内伤七情,导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湿热下注,虫蚀阴中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治宜大补益脾土之元,佐提肝木之气,使清阳升发,从而湿浊得化,带下自止。完带汤方中白术、山药健脾祛湿、除湿止带;茯苓、车前草清热利湿;陈皮理气健脾;党参健脾益气;白芍养血柔肝;柴胡升发清阳之气,配合白芍,能避免升散太过。甘草调药和中。全方重于培土抑木,具有健脾化湿、清热升阳、除湿止带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痊显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4%(P<0.05);研究组复发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证明,克霉唑栓外用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有限,加用完带汤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