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9-01-07金玉柱
金玉柱 宋 琪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消化科疾病,老年患者机体耐受性差,之前临床认为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危险性高,故老多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腹腔镜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为了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我院特作此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5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45例;年龄60~75岁,平均(69.65±4.76)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43例;年龄61~75岁,平均(69.71±4.7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的体温在37.5~38.5 ℃,患者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患者恶心、嗳气、呕吐、速脉。患者可出现黄疸;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右上腹反跳痛、压痛、肌紧张、Murphy(+)。患者经B超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排除标准: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经MRI或B超检查胆囊的情况,给予抗炎治疗、胃肠道准备、术前皮肤准备,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炎症有所好转之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平卧位,气管插管诱导下全身麻醉,从右上腹腹直肌作为手术切口,切口的长度在8~10 cm,如果腹腔严重污染时,应该在肝下置入引流管。观察组嘱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稍抬高右侧,给予气管插管诱导下全身麻醉,充入CO2使气腹建立,把压力维持在10~12 mm Hg。采用四孔法把腹腔镜器械放置到腹腔探查及操作。首先把胆囊和周围粘连的组织分离,如果胆囊的压力过高,先实施相应的减压处理。术中仔细辨认胆囊三角、胆总管、胆囊管,待胆囊血管的位置明确后,用肽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并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切断,把病变的胆囊切除,从剑突下孔取出已切除的胆囊组织,常规使用电凝止血,并用0.9%的氯化钠反复冲洗手术区域。炎症严重者在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严重粘连的患者在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为确保患者安全性应该立即转开腹手术。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平均住院天数(d)、肛门排气时间(d)。②治愈率:治愈:患者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术后无并发症;显效:患者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有效: 患者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有所好转,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改变,术后有轻微的并发症。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无好转,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③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SPSS21.0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少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62.4±10.2)min、(30.1±4.4)mL、(5.5±1.0)d、(2.7±0.4)d。对照组手术时间(83.1±9.8)min、(75.5±8.0)mL、(10.7±3.0)d、(5.6±0.9)d。
2.2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中治愈者48例、显效者15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中治愈者43例、显效者12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10例。对比可见观察组治愈率(97.33%)与对照组(86.67%)相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与对照组(20%)相比较,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2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出血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4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出血5例。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细菌入侵和胆囊管堵塞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患者多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重,严重者可以放射到右肩部和背部,患者多有恶心、呕吐、发热、速脉等症状,患者右上腹出现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而老年患者机体耐受性差,疾病反应力低下,痛觉迟缓,发热、腹痛等症状和白细胞计数增高不如年轻人明显[3];老年人腹肌萎缩,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典型,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不相符,老年患者大多就诊时间晚,误诊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炎症多不容易局限,病情恶化迅速。老年胆囊炎的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使疾病的复杂性和手术风险增加。
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现临床多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有研究证明腹腔镜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十分安全、疗效显著[4]。但并发胆管炎、胆囊癌、门脉高压、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禁用该方法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均未并发上述的病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感轻、切口感染率低[5]。而开腹手术需要极高的耐受性,且可能会造成腹腔污染、出血等发生。
胆囊三角又被称为““危险三角”,老年患者的胆囊三角多存在变异血管、胆管,可出现与周围组织粘连[6]。手术过程中需要认真分离胆囊三角内的管道组织,有时会出现病情复杂、视野不清导致腹腔镜手术要转为开腹手术的情况。因此选择何种术式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但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均需在术前做好评估,积极抗炎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少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相符合。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够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