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进高校影响作用的多维思考

2019-01-07徐庆生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大学生

徐庆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101)

茶是饮品,也是一种文化符号。茶文化作为中国不老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是茶与文化、茶与实践深度结合和有机的统一。它有传承的载体、流动的血脉、不老的基因,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结构,有丰富的哲理和厚重的内涵,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没有因为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而停止或中断,反而历久弥新。当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茶文化进高校,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1 茶文化进高校,是丰富思政课文化内涵的需要

思政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它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缺失,内容单调,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理论讲授的多,实践思考的少;教师灌输的多,师生互动的少;统一模式的多,个性选择的少等问题,它使得思政课教学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强,难以发挥其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上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党中央新近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在思想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今天,思想教育呼唤茶文化的回归,借助茶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与文化引领能力,补充思想教育体系,提升思想教育的影响力与教育价值是必然之举。【2】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包含万象,元素多元,内涵丰富。有儒释道文化、中医药文化、农耕文化,也有东方生态伦理和生命哲学,同时也有人文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和美学等等,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蕴含深刻哲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等。它坚持以培养大众的精神品质、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与时俱进,不断生成与时代相匹配的新文化传承形式,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从没有因为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而中断或停止。千百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茶文化属于理论性与实践性、思想性与行为性、全面性与重点性、文化性与育人性、守正性与创新性、实用性与审美性、民族性与世界性高度统一的多元文化。

当前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有着极大兴趣,传统茶文化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的内涵之一,将其融入思政教学活动中,既能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文化元素、创新大学生思政培养的教学方式、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老师出力不得力,学生学习不尽心”的现状、增强思政教育理想效果的同时,发挥茶文化体系中的思想理念内涵,实现对学生的积极正确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教育与学生培育体系之间的全面有效融入。还能扩充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文化视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在感受、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增加对茶品种、品质的分类的认知,增强对茶的鉴赏、评析能力,以此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2 茶文化进高校,是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3】饮茶,不仅是一种民族习俗、民族文化、民族礼仪,同时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百年来早已渗透在国人的骨髓和血脉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茶文化“清、敬、和、美”的核心价值理念,既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高度的概括总结和凝炼提升。从思想根源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茶文化是密切相关,一脉相承的。“清”是茶的本性和人的基本品德,它含括与茶的品饮、修身养性、从政为官等多种内涵;“敬”是茶之于礼的价值和人行于世的守则。既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之意,又有对自然、规律、历史、人民的敬畏之心;“和”是基于茶文化“清”的本质和“敬”的理念之上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社会管理运行应遵循的尺码;“美”是茶、人、社会在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哲学境界之上共同升华的最高愿景。清为本,敬为上,和为核,美为境,四者融会贯通。人与茶的关系,其实是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反映。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不仅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更讲究的是社会和谐运行的内在秩序,兼具物质美与精神美。【4】茶文化进高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从中领会把握茶文化的思想精华、价值追求和道德精髓,汲取丰富营养,以茶明理,以茶修身,以茶励志,提升道德情操,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茶文化进高校,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

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基础也是目前新形势下的重中之重。茶文化作为中国不老的文化,有传承的载体,流动的血脉和不老的基因,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独特的作用。

3.1 通过茶文化形成的梳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茶起源于中国,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改于明遍于清。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茶从野生植物被发现到利用,经历了由药用、食用到饮用的三个过程,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包含了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维系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内核,承载了中国人千年以来勤劳善良、热爱和平、热情好客的优秀品质,浓缩了国人对国家繁荣富强、富裕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茶文化形成的了解学习,既能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化素养,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改变对传统文化“不自知”的缺陷。

3.2 通过茶文化传播的溯源,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认同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传播的中心。世界各地引种的茶种、采用的栽培技术、加工工艺、品饮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风茶俗、茶艺茶会、茶道茶德,都是从中国由陆、海“茶叶之路”直接或间接传入的。“茶”字的英语发音,就是以厦门方言称茶为“Tea”。16世纪中叶,威尼斯作家Ramusio及葡萄牙人Gasper Da Cruz首次把中国茶作为珍贵饮料,并以文字形式传到欧洲。不久,在法国也奏起了茶之歌,1653年法国神父Aiexanderde Khoder《传教士旅行记》出版。随后,法国著名作家P.Petit发表了题为《中国茶》的长诗,誉茶为与圣酒、仙药相媲美的神草,从而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茶的向往与追求。英国人对红茶情有独钟,正山小种尤为英国皇室所珍爱,它肇始了英国“下午茶”的产生。【5】在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中记载,日本的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具、道具等都来源于中国,其茶道也是吸收了中国茶文化后,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除此之外,还有美国人酷爱的冰茶与速溶茶、俄罗斯的甜茶、南非国家的薄荷茶、欧洲和大洋洲的奶茶等等,都与中国的茶文化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情感源自认同。一个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的大学生是不可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情感的。了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影响,有助于让大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展文化自信的视野,摒弃对本国文化的自卑与不自尊,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情感,坚定自信,形成凝聚力。

3.3 通过茶文化贡献的展示,有助于增加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自豪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现和利用茶最早的国家。茶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最具代表性造福全人类的物质精神财富。它除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饮茶的生活方式;还以开放、包容、谦和,茶之特有的自然属性,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和合邻邦,怀柔远人,潜移默化地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输入世界各地,并为之接受影响着当地经济文化和人的价值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6】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茶味香馥甘醇,意境悠远,象征中庸和平。在今天这个文明与文明互助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交流。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一个异国的国家元首对茶的社会功能有如此精辟的论述,足已说明茶的文化作用已成为国际性的共同财富。【7】

通过茶文化对世界贡献的了解,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中华茶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提升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3.4 通过茶文化价值的诠释,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

文化本身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核心价值取向,这种核心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于另一个民族的核心所在。当今人类社会正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经济全球化必然带动政治、文化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必然形成某些共同的秩序,共同的利害关系,使世界历史沿着整体化方向发展。这种全球化却有导致文化一元化的危险,处于强势的文化就有可能淹没处于弱势的文化。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做到在接受、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吸收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的同时,首要的是要认同并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自己的特色。【8】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深受西方外来文化的侵蚀,理想弱化,金钱至上、利益至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盲目推崇西方节日、生活方式,热衷过“洋节”、追捧国外明星,宣扬好莱坞大片的优秀,把西方文化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放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精神,甚至不明是非,令人堪忧。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优秀分支,是在一代代相传中延续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和力量。它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特有的兼容性,包含有儒家的内省、亲和、凝聚,佛家的清静、空灵、禅机,以及道家的自然、养身与无为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有非常强的文化张力。既可以荟萃于一盅一碗之中,又可以进入人的精神领域。大学生正值人生“三观”形成的“灌浆期”,面对世界不断发生的纷乱变化和矛盾冲突,需要茶文化的醒觉精神,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敬畏自然、衡量取舍、校准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容冷静清醒地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西方文化,做到不以洋为美,不盲从外来文化,努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养成。

4 茶文化进高校,是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需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不科学、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文明病”大量伴随而出,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敌。健康危机与灾难一样,如影随形,令人讨厌。但又无法完全回避,唯一能做的就是预防以及寻找应对危机的策略。

“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健康之饮品。饮茶不但能解渴,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杀菌、消炎、预防疾病的作用。饮茶养生,饮茶长寿,对人类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贡献,已为数千年的生活实践和现代医学所证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活到108岁,其秘诀,自认为是喜欢饮用各类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就有300多种。它们多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如茶中的咖啡碱可以兴奋神经,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茶多酚可以防电脑辐射,可以清洗肺部的尼古丁;茶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并易于被人体吸收。一般情况下,每天三、四杯茶基本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可以说,茶是最贴近人类心身健康生活的多元药、食两用植物。

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另一面又身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竞争激烈,压力增大,心理容易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部分大学生还养成了抽烟、喝酒,甚至吸毒的恶习。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将来建功立业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通过茶文化进高校,普及饮茶知识,能使大学生懂得茶、会泡茶、会品茶,喝对茶、喝好茶,科学饮茶,少喝酒、不吸烟、不吸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陶冶情操,松弛紧绷的心弦,平衡倾斜的心理,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

5 茶文化进高校,是造就茶为国饮生力军的需要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对茶产业提出的经典论述。茶产业是典型的民生与健康产业,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其兴衰成败不仅关系着茶产业本身的发展前景,更关系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9】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茶业从业人员占该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安溪县原是有名的贫困县,通过铁观音茶产业链的打造,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饮茶对经济的作用是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早在唐代由于饮茶之风的盛行,致使社会的茶叶消费量增长,茶叶生产、贸易发达,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茶为国饮”,是以健康、和平、廉价和绿色的茶叶,造福人民。它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2005年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茶为国饮”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名誉院长骆少君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议在中小学中推广饮茶,将饮茶、养生保健列入必修课程的提案,希望茶文化教育能从全国的娃娃们抓起。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新势力,是传承、弘扬、创新中华文化的希望,是造就茶为国饮的生力军。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去向四面八方,是传播茶文化最好的使者。茶文化进高校,可有效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进而将“茶为国饮”的理念从学校带入家庭,传向四面,它对全面提升民众的文明素质、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大学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