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宝鉴》中“茶”的养生药用思想探究
2019-01-07孟晓荣
孟晓荣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6)
1 《东医宝鉴》与中国“茶”、“药”文化的渊源
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食茶而解的事例,还对茶的属性进行了描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三国曹魏时期的《广雅》也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由此可见茶的养生药用功能至迟在汉代就被人们所推崇。隋唐以来随着茶叶种植的推广,中国各地的饮茶风气日益兴盛,茶不仅仅是王公贵族和士大夫的风雅之好,也成为了寻常百姓的日用必需品。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商人来唐进行贸易,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物产是新罗商人热衷的贸易品。此外唐朝时期新罗国在善德女王执政下大量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风俗,当时流行的饮茶文化也随着新罗留学生归国传播开来,高丽时代金富轼编撰的《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中就有记载:“茶自善德王有之。”公元668年新罗国在唐朝军队的帮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国学自大唐的茶文化也推广到了整个朝鲜半岛。虽然公元10世纪末新罗国内乱分裂后又经历了高丽王朝和李氏朝鲜王朝,但是朝鲜半岛一直与中国有着密切交流,中国的茶文化也一直传播和影响着这一地区,朝鲜半岛上也盛行过宋代的“点茶法”和儒家宋明理学提倡的“茶礼”即是明证。
除了茶文化来源于中国外,朝鲜半岛的医药文化也与中国密切相关。朝鲜半岛几经政权变换,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疾病肆虐。虽然也有《医方类聚》和《乡药集成方》等本土医书,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公元1596年,朝鲜李氏王朝的统治者宣祖李昖有感于此,特命太医徐浚利用中国传来的医药典籍,编撰一本实用、权威的医学宝典,书成之后,宣祖的继位者李珲对许浚高度称赞,他说:“东垣为北医,丹溪为南医,刘宗厚为(陕)西医,许浚则朝鲜之医,亦可谓之东医,鉴者明照万物。元朝罗谦甫著《卫生宝鉴》,本朝龚信著《古今医鉴》,故许浚之著作,亦可名为《东医宝鉴》。”所以这本书后来编撰刊行就正式称之为《东医宝鉴》。经学者的研究统计,《东医宝鉴》引录的206种文献中,除去6种朝鲜本土医书,其余200种文献皆是引自中国文献,其中《左传》、《礼记》、《史记》和《汉书》等非医学书籍有18种,中国医学文献高达182种之多,涉及到《灵枢》、《素问》、《难经》等医学经典类11种,《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针灸推拿类5种,此外本草类、方书类、神仙养生类和临床类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可谓是将中国古代医药书籍的精华皆汇集其中。毫不夸张的说,朝鲜半岛医药学说的发展建立在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基础上。
2 《东医宝鉴》中的“茶之三昧”
2.1 饮食之茶
唐朝饮茶风俗普及,与饮茶相关的器物书画也渐成一派,自从陆羽编撰《茶经》之后,饮茶风俗发展成为了茶学、茶艺、茶道相融一体的茶文化,社会各阶层无不受其影响。然而当时新罗国虽然学习唐朝文化和风俗,也将茶籽和茶叶带回了朝鲜半岛,但是因其稀有珍贵,茶叶并不是百姓常见之物,而是被官方尊为祭祀之物。高丽文宗年间的金官知州事编撰的《驾洛国记》中就曾记载:“每岁时酿醪醴,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坠。”高丽时代的僧人一然(别名普觉)编撰的《三国遗事》中也曾提及新罗僧人忠谈曾以茶供奉弥勒后献茶给景德王的事情。新罗国之后的高丽王朝时期,饮茶已经发展成为宫廷宴会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灯会、寿宴以及王公大臣的册封等都要举行茶礼。此外,高丽时期佛教兴盛,禅宗茶礼不仅将茶供奉给诸佛,僧侣们自己也通过饮茶来提升自己的修行。普觉国师就曾作《茶偈》曰:“呼儿音落松罗雾,煮茗香传石径风。才人白云山下路,已参庵内老师翁。”
及至朝鲜王朝时期,原来只在王公贵族和士人僧侣群体的饮茶之风普及到了普通民众,民众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许浚编撰《东医宝鉴》时就特别强调了空腹吃茶的饮食禁忌。许浚在《内景篇》引用了《常真人养生文》“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他特别强调饮食日常喝茶要注意把握时机,不宜在空腹之时喝茶。自唐宋以来,传播到朝鲜半岛的多是绿茶,绿茶性寒味苦,长期空腹饮茶会造成寒气瘀滞,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头晕恶心,发冷冒汗等症状。朝鲜王朝时期已经大约在明代,百姓饮茶风气与中国并无二致,而中国自宋代以来百姓就饮茶成为了日常饮食习惯。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鲞铺》就提到:“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正因普通民众饮茶更加普遍平常,空腹饮茶造成的寒凉之气容易累积,所以《东医宝鉴》才特别强调了不宜空腹饮茶的禁忌。
2.2 养生之茶
许浚因当时朝鲜半岛战乱频发,疾病丛生,所以在编撰《东医宝鉴》时特别重视养生保健方面的文献选编。书中记载了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药茶之方。首先提到的是柏叶茶。《内景篇》引用了《本草》有关于柏叶茶的记载。“柏叶,久服除百病,延年益寿。取叶阴干为末,蜜丸小豆大,酒下八十一丸,服一年延十年命,二年延二十年命,忌食杂肉五辛。此外许浚还引用了《入门》提出了柏叶茶的具体制作之法:“取东向柏叶置甑中,饭上蒸之。以水淋数过,阴干,每日煎服。”柏叶本身味甘,性微温,可以轻身益气,去除湿痹,与一般绿茶不同,所以久服反而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能。
除了柏叶茶外,《东医宝鉴》还提到了五加皮茶。也是引用《本草》:“五加皮,久服轻身耐老。煮根茎,如常法,酿酒服,主补益。或煮汤,以代茶饮亦可。世有服五加皮酒散而获延年不死者,不可胜计。”五加皮,性温,味辛、苦,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功效。因五加皮性温无毒,所以可以长久服用来发挥其养生保健的作用。虽然也有以五加皮入酒做药酒之用,但是一方面茶已经成为当时日常饮食习惯,喝茶更加便捷;另一方面茶人人皆可饮用,比酒更加容易被接受。所以药茶因便捷有效成为了朝鲜半岛上重要的养生保健方式之一。
2.3 医药之茶
《东医宝鉴》中除了在饮食和养生方面强调茶的重要性外,根据茶的属性用来辅助治疗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茶在医药治疗比较常见的一种用法是用茶水来送服药丸。《内景篇》中有记载治疗老年人治肠胃积热,诸风秘、气秘等病症时服用的疏风顺气丸需要用茶水辅助吞服。原文如下:“大黄酒蒸,晒七次,五两;车前子炒,二两半;郁李仁、槟榔、麻子仁微炒,菟丝子酒制,牛膝酒洗,山药、山茱萸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空心茶酒米饮任下。”一方面药丸体积小,数量众多,直接吞咽比较困难需要借助茶水吞服,另一方面空心饮茶可以冲淡胃液,减轻肠胃负担,正好以散肠胃之热。
此外,书中关于“木香和中丸”的记载中,更突出了茶辅助治疗的作用。“木香和中丸,化痰涎,除湿热,利胸膈,和脾胃。黑牵牛子头末二两三钱;滑石二两;大黄一两二钱;木香、黄芩、青礞石、枳壳、槟榔、青皮、陈皮各五钱;沉香二钱;上为末,水丸,梧子大,姜汤或茶清下五十丸。”因为胸隔烦闷,脾胃不和,所以在服药之时要用清茶来助药行气。《杂病篇》中引《广嗣》文献强调服药前用温茶来漱口杀菌。“炼蜜和丸弹子大,每取一丸,空心鸡未鸣时,先以温茶或薄荷汤漱口后细嚼,温酒或白汤送下,以干物压下,服至一月即效。”虽然古人尚不知茶叶是因茶多酚才有的杀菌作用,但是在医疗实践中茶叶已经广泛被用作消毒杀菌。《东医宝鉴》中还有记载一种将茶用于治疗的药方,即用于治血积疝痛及诸疝刺痛的神圣代针散。此种用法不同于用茶水吞服丸药,而是是将药材研磨撒于茶上,与茶相融一体,发挥茶与药的合力。药方如下:“乳香、没药、当归、白芷、川芎、芫青制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甚者五分,先点好茶一盏,次糁药末在茶上,不得吹搅,立地细细呷之。”
总的来看,茶叶的药用价值在《东医宝鉴》中分量极重,而且用法各不相同。或是用茶水助吞服丸药,或是以茶水先行散热顺气的功用,抑或是发挥茶叶的消毒杀菌功能,诸方各异,但是这里茶叶的医药之用与保健养生之茶不同,因药材种类多,偏性大,故不宜久服。
3 《东医宝鉴》中“养生药用茶文化”的后世影响
《东医宝鉴》自编撰刊行之后,以官方正宗权威医典的形象推动了整个朝鲜半岛的医药发展。其对茶属性价值的挖掘和推崇使得茶成为普通民众养生保健的重要选择之一。就具体来看,茶的便捷形式与药材的不同功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茶叶种类。一种是以药材为主的医疗保健茶,有人参茶、当归茶、生姜茶、葛根茶、决明子茶等,这种茶因药材属性不同起到的是不同的保健养生功能。另一种是补充营养的谷物坚果茶,主要有大麦茶、红豆茶、玉米茶和薏米茶等,这种因是以食物入茶,不像药物一样偏性较大,因而人人皆可饮用,故也是受众最广的一类茶。此外还有一种以水果和鲜花为原料制作的茶料饮品。这种茶主要有蜂蜜柚子茶、红豆大枣茶和木瓜牛奶茶等种类,这种茶不仅强调原料的医药功用,更注意茶的口感风味,所以成为了被民众所喜欢的新茶类饮品。总体来说,茶的养生医药功用自《东医宝鉴》发掘推广以来,一直被民众所推崇。茶文化不仅只有“茶礼”的仪式传承,茶叶的医药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历史影响深远持久,要想将“茶文化”成功申遗,这方面绝不可轻易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