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2019-01-07陈洁
陈 洁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366)
在高职院校中的非专业课程教学课堂中,非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而且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时,又该如何掌握思政教育工作的限度。目前虽然我国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显然我国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并没有融入到通识课程的教育中。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快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程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实践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具体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 “课程思政”
1.1 “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
对于“课程思政”来说,在“课程思政”中,将本应该单独开列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充分地融合到其他课程中,这就要求每一门进行通识教育的任课教师都应该承担起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可以说“课程思政”的提出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提供了新的路径。但是目前我国“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性仍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课程思政”有效性的提高目前也并没有延伸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去。,“课程思政”能把本来应该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进行互相结合,这样可以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氛围,并且可以在教学设计中以间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接受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所以其实从本质上来看,“课程思政”教育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种拓展和延伸。
1.2 从思政课堂到“课程思政”的内涵转变
思政课程指的是帮助高职院校中的学生进行思想观点树立和政治立场等一系列的政治专业课程。在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所进行的思政课程就是主要利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社会主义传统价值观帮助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课程思政”中注重的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或者是其他课程都加入思政的元素,也就是要求高职院校中进行通识课堂授课的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中加入思政的元素,这样才能够形成高职院校中全面进行思政育人的政策。而且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我国教育的要求来说,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符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是符合时代需求的。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已经早已开展了对思政课堂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但是从现实中的结果来看,转变的效果仍然很不理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虽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到通识教育中,但是并没有全方位的贯彻落实,所以还需要一定的努力。
1.3 “课程思政”在现实中实现的意义
我国习总书记早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功能,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不断加强。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学生学习主要的专业知识技能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对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之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借助于专业的课堂,但是那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院校中的通识课程都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同向而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通识课堂教育中,相当于极大利用了课堂上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且,根据目前上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说,首先课程思中与通识课程的教学并不冲突。同时课程教学能够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广阔的教学背景和学科基础,从而能够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一定的科学力量,可以说把“课程思政”融入到通识教育中,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且在高职院校中通识教育课程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设置的,因此在通识教育中适当的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也能够激起高职院校中学生对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性。
2 高职院校中的通识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入的关系
2.1 通识课程教学的含义
通识课程首先是指通过了开设非职业性的共同知识基础课程,因此通识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指的就是非专业性的课程,也就是选修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往往会在学分制的要求下选择必须修几门特定类别的选修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进行通识课程的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发展,增加自身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相比于专业课程来说,选修课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在选修课上进行。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能够方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2.2 通识课程教学的特点
通识课程的特点就是,为了使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进行开设的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知识更广阔学习的以及帮助大学生进行学会判断和思考学习一定的社交能力,完善人格方面等等都具有明显的作用的课程。可以说通识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的完善和追求,并且学会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而且通过大学生通识课程的教育学习,也有利于大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的特点技能,从其他学科的文化过程中来寻找如何解决问题和方法
3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实践路径分析
3.1 优化高职院校中的通识课程
在高职院校学校中,通识课程的结构优化主要是指通识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加具备对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除了通识课程,还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高职院校中的专业理论课设置也是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进行设置的,因此往往很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而通识教育课程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则往往更加重视课程设置内容的系统性,主要在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还有知识的有机性以及综合性等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这三种课程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所以,高职院校中应该积极侧重这三种课程的不同标准和特点来设置一个通识课程和专业教育互相呼应的课程教学系统,这样不仅能够方便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取得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教育中。高职院校中的通识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比如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等,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好自己的个性。所以在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优化时,应该注重多项学科的互相融合,这样才能够方便在通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
3.2 在“课程思政”融入到通识课堂中建立完整的机制
目前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通识课程是一项要求技术难度高的工程,所以必须配套建立一套完善的领导机制,这样才能够使“课程思政”完美融入到高职院校的通识课堂中。在这项工作中同时还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导,所以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以此来明确学校以及社会部门各个方面的责任主体和主要内容。对于“课程思政”融入到通识教育课堂来说,学校方面是主要责任主体。其次,学院方面是实践上的组织主体,而教师则是执行这个工程的个体。为了能够加快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思政”融入到通识课堂中,必须应该做好层层推进,形成一个良好全面育人的局面。所以对教师要一定要求,“课程思政”这一事物要想完美融入到高职院校中的通识教育课堂中来,那么也要建立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因此,应该把通识教育的贯彻程度融入到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这样能够充分调动通识课堂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各位通识教育的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通识教育课程特点,想办法将课堂思政融入到课堂教育中,以此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3 创新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内容,适当融入“课程思政”
要想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完美融入到高职院校的通识课堂教育中,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因此要在这方面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而不能够再像之前一样只是填鸭式的教育。因此,应当对通识教育课堂的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转变。所以应该优化通识教育的教学设计,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分清教学的主次,应该在教育中帮助学生认识通识教育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文化渗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思想上的成熟,帮助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选择。所以在对通识教育内容选择时,应该结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比如在对空乘专业进行礼仪培训时,可以适当将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到教学背景中,这样也能够引申出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4 结语
总而言之,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院校中的通识课堂教育中,不仅能够方便帮助对学生的通识课堂教育,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以为了能够方便“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通识课堂中的融入,因此应该适当加快对高职院校中通识课程设置的优化,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任课教师不断培养,并对通识教育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