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背景下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对策研究
2019-01-07程利滨
程利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1 问题的提出
为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强调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要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要认真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时,发展对象也要汇报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2017年3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强调要深入考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确保发展质量。
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精神,其中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就是一个重要抓手。当前,各种社会问题凸现,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高校的教育,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信仰追求、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影响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接班人,甚至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全面严治党背景下,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紧迫任务。
2 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意义
2.1 有助于提高党员质量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需要,帮助他们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不断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知党爱党,坚定地跟党走。
2.2 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培养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目标上也是一致的。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有助于他们反对各种腐朽思想,提高抵制歪风邪气的能力,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
3.1 入党动机调查及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入党动机功利化倾向,课题组对重庆大学城部分高校2016、2017级500余名大学生开展了随机抽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对“您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选项中,学生选择“愿意”的占49%,“不愿意”的占16%,选择“无所谓”的占35%;对“您认为大学生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的选项中,选择“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党爱国”的占46%,“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的占14%,选择“受父母亲朋的影响”的占33%,其他选项占7%;对“您认为身边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端正吗?”的选项中,有48%的大学生选择了需要继续教育和考察,有26%的大学生觉得存在一定的入党“跟风”的问题,21%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端正的选项,5%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对入党的态度和动机上还有一定的盲目性。
3.2 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主要因素
(1)自身的影响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遇到问题时,思想上往往会动摇。有些大学生选择加入党组织,却并没有正确思考自己的政治需求,表现得很盲目;有些大学生不知道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什么,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审视其他事物。
(2)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现象影响了一部分信仰不坚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冲击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加剧了功利型入党动机的形成;互联网的便捷及网络资源的复杂多样,使个别大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迷失了自我,动摇了最初的理想信念;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个别用人单位对政治身份的苛刻要求,也让部分大学生为了求职、就业获得更多的机会,选择加入党组织。
(3)学校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他们对党不断加深认识。但由于高校部分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做学生工作的经验不足,加上辅导员队伍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及时教育。此外,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应用,对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4)家庭的影响
父母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首任教师,他们会把对党的认识、政治态度、政治观点等通过自己的言行不自觉地传输给子女,对入党动机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些父母结合自己的实际,常引导子女尽快加入党组织,有些父母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期望大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一方面,父母忽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引导与教育,导致一开始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在对待子女“入党”这一问题上,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民主,导致个别大学生把入党看成升学考试的一部分,这种入党动机显然是错误的。
4 从严治党背景下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对策
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切实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知党爱党跟党走,最终实现思想上入党,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引导、精选教育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等途径,有效地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4.1 加强教育引导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入党动机问题,高校应从严要求,坚持从入学抓起,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等方式,做到思想上早启发、政治上早引导、理论上早普及,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加入党组织是大学生自身的政治需求,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一方面,我们要掌握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引导他们提高学业水平,逐步地认识党靠近党,最终坚定地跟党走。另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求真知,找差距,在不断反思中成长。另外,对于那些表现积极、上进的同学,吸纳他们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也用他们的成长案例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
(2)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入党动机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生活经历等的不同,大学生对于入党的认识,存在不正确、不纯正的入党动机。我们既要引导大学生明确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又要培养大学生时时处处为社会、学校、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明确入党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奉献。另外,引导他们辨别其他入党动机的危害及影响,推动他们自我反思自我醒悟,自觉端正入党动机。
4.2 精选教育内容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让大学生思想上入党,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要引导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要引导大学生加强党性修养,在学习生活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结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实际行动中与不良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让党组织考验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追求。
(2)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培训
高校的党校要不断加强对党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和教育,针对入学新生、入学积极分子等开设党的基本知识等课程,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组织、制度、纪律、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认识,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让他们不忘共产党的初心,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3)加强党史宣传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宣传教育,让他们不忘党的艰辛奋斗历程,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一要注重挖掘和充分利用国家的党史资源,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和领悟那段历史;二要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事迹,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三要结合党校的培训,开设党史教育专题或通过小组讨论、实践锻炼、观看教育片等的方式,加深对党的历史的了解。
4.3 完善制度机制
(1)完善“能进能出”机制
高校党委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一要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完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二要落实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和跟踪联系工作,确保组织关系有效落地;三要对理想信念缺失、已经丧失党员条件的极个别学生党员,做好组织处置工作;四要加强对各二级党组织的督促检查,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务必坚持政治标准,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认真执行党员发展五大阶段23个环节的工作,注重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入党,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完善入党动机考察制度
发展大学生党员,为避免考察谈话流于形式、后期考察落实不到位、考察程序不健全等问题,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入党动机考察制度,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群众基础的考察。通过深入发展对象所在的班级、宿舍、社团等进行考察,通过了解群众基础来考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二是做好小组学习常态化考察。党支部根据发展党员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份,分成若干个党小组,定期进行入党动机的汇报、考察和学习交流,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做好入党介绍人的考察。入党介绍人要主动关心发展对象的思想状况,向他们解释党的基本知识,经常与他们进行谈话交流,进而明确入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最后将他们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现实表现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完善党校培训制度
党校培训作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和党员干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党校教育。完善党校培训制度,第一,要根据参训对象的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培训专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参训对象的能力;第二,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第三,要结合培训主题对参训对象提出要求,从严培训纪律,从严落实规定,必须达到规定的学时或考核;第四,精选培训师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理论影响力、业务能力等,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党课,喜欢上培训,喜欢上共产党。
(4)完善党员公示制度
完善党员发展公示制,是考察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有效举措。一、明确公示对象。公示对象一般是经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后,准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研究讨论的以下三类人员:拟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拟发展的发展对象、拟转正的预备党员。二、规范公示程序。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在公开或醒目的地方对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发展党员的各个时间节点等基本情况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全面接受党内外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三、畅通反馈渠道。公示期间针对公示对象的监督或反馈意见,高校要明确受理意见的单位、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为反馈意见的单位或个人解除后顾之忧。四、通报公示结果。对公示期间没有疑问的公示对象,在公示结束后及时开会研究讨论下一步的发展任务,并在适当范围进行通报;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的要及时、公正、合理地进行处理,积极上报有关部门,必要时寻求其他单位的协助,并给出合理的回复。
4.4 创新工作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载体
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培养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不断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例如,在校园网上建立党校网站并设置“新闻发布区”、“经典著作区”“主流文化区”等不同的区域,引导大学生点击参与,在互动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完善家、校、社会三级育人网络
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高校应不断完善家、校、社会三级育人网络,让大学们的培养教育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覆盖,实现教育的良性互动。
家庭方面。家庭成员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形成对党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并把这种正确的思想传达给子女。其次,家庭成员不要把自己的入党理想强加给子女,要多了解后辈的政治需求,思想认识等,对他们的入党进行建议与合理引导。再次,家长要多和辅导员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与学校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孩子。
学校方面。一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高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效性。二要创新大学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三要为党务工作者提供业务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免除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教育工作中。
社会方面。第一,国家应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社会问题的扩大化,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习总书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切希望。第二,社会企事业团体,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时,对政治身份的门槛不要过高,应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和职业选择提供良好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发现人才。三是要坚决惩治腐败,维护党员形象。国家要让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责任,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锋和模范。
(3)深化入党后的培养与教育
高校党组织发展大学生党员,不仅要重视入党前的培养教育,更要重视入党后的教育引导。针对大学生入党后思想上开始松懈,模范带头意识也渐渐淡化等问题。首先,高校要通过构建接续培养的机制,深化大学生入党后的培养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党性修养。其次,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在学习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大学生党员在锻炼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三要继续开展好党课学习活动,让大学生党员逐渐形成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党性。
高校党务工作者要把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其位谋其正,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完善家、校、社会三级育人网络,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地为信念信仰而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