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立德爱国主义

孙 景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上下功夫,兼顾理性、博大、包容品格的爱国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梦本质的体现,高校要加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营造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以便更好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 立德树人和爱国主义两个概念内涵

立德,就是教育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感化人、引导人、激励人;树人,就是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改变人、塑造人、发展人。立德树人基本含义是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

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一种强烈热爱祖国的心理品质和价值认同。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而神圣思想情感和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意识体现[2]。具体地说,爱国主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情感依附层面讲,爱国主义是对家乡、国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是对生养自己的祖国大地的无比的忠诚与热爱的感情;2、从政治层面讲,爱国主义体现在维护长治久安、拥护国家和平统一;3、从思想道德层面讲,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和认真履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责任或义务,维护国家利益;4、从人生价值层面讲,爱国主义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报效祖国的决心和骨气,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形式;5、从实践层面讲,体现在个人日常的行动中凸显的爱国情感,实践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情统一起来。

2 基于立德树人导向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2.1 以立德树人理论和经验总结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研究和教育是高校两大基本职能,基于立德树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应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打牢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构建立德树人理论的逻辑与方法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2 以强化立德树人思政工作队伍引领爱国主义教育

以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青年学生爱国者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决定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作风纪律的一体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营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是爱国主义教育出成效的关键。

其次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爱国主义教书育人,需要发挥以理论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解释爱国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具体含义、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价值体现,不断地加大社会正能量的宣传与教育力度,形成以学工、团委、教务、理论课教师等相互依托、多方联动的全方位爱国主义育人网络。

2.3 以加强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建设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培育的主阵地。主要任务就是教育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基本原理、观点、立场和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爱国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信仰;正确把握、准确判断国情、世情,分析与解决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将大学生个人爱家与爱党爱国相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强化有关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理论课教学,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作用,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爱国主义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强化爱国主义情感认知。二是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力度,根据爱国主义理论与现实的需求,及时采取多样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用立德树人内容占领高校讲台,凸显爱国主义精神。三是爱国主义教育中遵循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发挥各个课程所蕴含的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和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

2.4 以立德树人主题氛围营造助推爱国主义教育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合于活动中,使高校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到立德树人教育,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1、开展校园特色品牌活动,思政教育活动中举办有关爱国主义方面的主题演讲、学术讲座、文艺活动等,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社团活动中,尤其利用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等为活动的契机,组织学生群体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领略爱国主义思想提供广阔舞台;3、选树一批表现优异、思想高尚、正能量的先进典型,利用身边榜样来教育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对于人生态度、生活信念的深度思考,激发爱国热情。

此外,网络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青年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新兴媒体科技平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扩散起关键作用。正是由于它的时效性、普遍性以及丰富性,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创了一个优质平台和新的引导途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传统的显形教育与虚拟的网络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传播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使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由静态教育走向动态教育、平面教育走向立体教育,切实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爱

总之,重视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这个群体成长成才培育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是引领时代中国复兴梦的强大法宝。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把每一位大学生锻炼为德才兼备的人,把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转化成爱国行动,认清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新的观念和思维去思考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问题,让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理论课立德爱国主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