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2019-01-07才珠措姆
袁 飞,才珠措姆,沈 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希望青年人要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这些青年大学生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则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事业的未来发展和命运。近年来,内地生源数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学生不断增多,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呈现出不同特征。内地高职院校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方法,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较少,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因而,加强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可以积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经验,同时对于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 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笔者对所在地的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结合笔者(目前担任三个民族班的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经验,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民族认同感程度不一
一般来自民族聚居地区的大学生本民族认同感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对本民族的文化、服饰、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强。例如,西藏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喜欢用藏语进行交流,周末会穿上藏装欢聚在操场上跳“锅庄”,对本民族的节日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与生俱来的认同感,最明显的是西藏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感。而长期生活在内地的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感较低。
1.2 文化基础普遍不高
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多数来自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从调查的结果而言,这部分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例如,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生,在语文水平,数学及逻辑等方面和内地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在计算机、写作、英语等方面,基础性差异更为突出,一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太多的接触计算机等方面的训练。
1.3 自我保护和排他性意识较强
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大学生进入内地求学后,很多学生都出现了想念家乡,想念朋友等的思乡情绪,并且由于生活方式、语言交流、人际关系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特别容易“抱团”,不积极主动与内地学生进行交流,对外界的事物和人存在一定的排他思想。但是,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同学相对理性,喜欢与内地学生交流学习,愿意分享本民族的有趣的风俗习惯。
1.4 自卑心理和自我挑战心态并存
有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抱着“出人头地”的心态不远千里来内地求学的,他们渴望在内地获得更多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结交新的朋友,塑造新的自我,在主动申请入党,参加体育活动,参加学生干部组织等方面不乏看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影。但也能发现,由于受到种种教育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对待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些学生明显不自信,担心完成不了任务,产生“畏难”情绪。
1.5 思想淳朴及兴趣较为单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庭,他们思想比较淳朴,思考问题和处理事务时,比较腼腆或直率,同时对新思想,新事物接触较少,造成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兴趣不够广泛,男生多以运动为主要兴趣,女生多以聚会,看视频为消遣方式。
1.6 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通过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视纪律管理,对学生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明显不够,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性不强,特别是在日常习惯的养成方面,少数民族的男生相对较懒散,需要学校和班级经常性的提醒和要求。
2 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2.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程度不高
理论认知是认同的基础,然而,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方面来看,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认知参差不齐[1]。通过问卷调查,71%的同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但对其内涵理解普遍不全面、不深刻。只有少数同学知道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核心价值观内容表示非常懂的只有5.3%。受访学生在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哪一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只有52位同学回答出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正确率仅有21%。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不深,只是在字面上知道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对其内容的深刻内涵没有仔细地去了解探究。
2.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程度不深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就是从思想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从情感上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问卷调查中,通过设计“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提问来调查学生在情感认同上的情况,在所有问题中,只有被问及“一对老夫妻忍无可忍,亲手用药酒毒死了不孝的吸毒儿子,被判刑”时,学生的认同程度达到了80%,其他问题的“完全认同”只平均达到55%。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在情感认同上的表现不深,处于中等偏上的层次,还没有达到较深的层次。
2.3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程度不强
在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时,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理论内涵时,是无法用正确的态度将这些应该知晓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在问卷调查中,提问到“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中,学习成绩比你好的朋友给了你答案”你会怎么做,88%的同学不会选择作弊。在敬业上,提问到“雷锋的敬业精神在当代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47.3%同学认为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27.3%同学认为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行为方面,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不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学生非常认可学校的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教育,但从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认同程度来看,效果不是非常的显著。例如学生在被提问到“平时会主动关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表示“经常用价值观衡量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的只有36.73%,表示“不太关注”、“和我没有关系”接近10%的学生。由此可见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方面。
3 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
3.1 以党史、新中国史为重点学习内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
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成和党史、新中国史是密不可分的。需要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来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
3.2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契合点,处理好中国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3]。高职院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具有人文关怀气息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熏陶,从而强化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情感认同。
3.3 以主题实践活动为形式,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重点途径[4]。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对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信,锻炼能力。高职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设计主题,例如第一周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下一周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敬老院献爱心等主题性质较强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中,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学习,进而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 以有效管理制度为保障,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调查结果和管理经验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等方面主动性较差,有少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在诚信、守法、友善等方面会出现“失范”行为。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在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者需要从教育、激励、约束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表现良好,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应该予以表扬和激励,对违反学校纪律,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应当及时教育和约束,如果没有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面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