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谷”建设中的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路径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谷富民城乡

王 玥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国农谷”战略,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打造成“绿色之谷”、“富民之谷”;“中国农谷”是标准机遇。荆门奋力推进“中国农谷”建设,按照“三年见成效”的进度目标,强力推进“四个荆门”建设。“中国农谷”建设已成弯弓之势。在“中国农谷”建设推进中,需要深思一些问题。抛开行业领域的外衣,“中国农谷”在功能定位等本质方面有何不同点?“抓住问题的本质,有利于把“中国农谷”打造成为富民之谷”。

1 探索保障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展模式战略目标

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中国农谷”是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的平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路径。“中国农谷”发展模式应和当前国情及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进行科学分析。“中国农谷”直接指向“三农问题”,坚持以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探索社会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是强力推进“四个荆门”建设的关键[1]!

在借鉴经验中,要把握本质区别,把握“中国农谷”的发展方向。“中国农谷”和“中国光谷”的相同点是打造“创新”和“产业”,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创新型经济”。“创新之谷是“中国光谷”的根本动力。

“中国农谷”要以造福人民为落脚点,“中国农谷”强调通过打造“产业之谷”带动“富民之谷”。构建拉动传递的路径是“中国农谷”建设的根本任务,要通过创新统筹体制,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让群众在“中国农谷”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探索出保障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 教育是“中国农谷”战略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中国农谷”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产业之谷”“教育之谷”共同构成“中国农谷”战略体系。

可以说“产业之谷”是“中国农谷”的支柱,“富民之谷”是“中国农谷”的“神”!“教育之谷”“是促进“中国农谷”“形神兼备”的发展途径!“富民之谷”是社会建设的要求。

“富民之谷”推进的基本涵义是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保障人民在建设中同步发展;“富民之谷”的建设,需要以教育发展为基础!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隔离政策,导致我国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处于很差的水平。致使我国农民削弱了共享发展权的能力,我国农民主体和城市居民相比发展能力不足。“富民之谷”的建设,要逐步提升农民共享发展权的素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是基础,要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落实到实践行动中。“中国光谷”的强劲发展依赖于相融的“教育之谷”的基础作用,从“教育之谷”中获取人才和信息等资源。“中国农谷”的建设必须配套“教育之谷”[2]!应从核心内涵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农谷”战略目标。

3 关于“中国农谷”战略的建议

“中国农谷”建设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神”的打造要布局“教育”上进行创新!为科学推进“中国农谷”战略建设,建议由湖北省申报“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战略;在“产业之谷”、“创新之谷”等战略基础上,在现有的教育资源上,实施“教育之谷”战略。

3.1 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战略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国农谷”战略,有利于有效实施“富民之谷”,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综合改革试点的目的,是探索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保障社会公正和谐的科学发展路径。通过创新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激发保障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机制上保障人民在“中国农谷”建设过程中共享发展权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把“三农”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管理体系。(1)健全城乡户籍管理体制机制;(2)建立发展城乡金融体系;(3)建立农产品定价机制;(4)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体制;(5)健全新型农民教育体制机制;(6)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

高举“中国农谷”旗帜,强力推进“四个荆门”建设!借鉴国内外城乡统筹建设经验,把“三农”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多层次发展教育,弘扬繁荣“中国农谷”品牌文化,以特色文化优势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大战略;促进强力发展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打造“中国农谷”,使之发展为“湖北样板”的试点区。

3.2 一体化实施“教育之谷”战略

在“产业之谷”、“创新之谷”等战略基础上,科学制定“中国农谷”战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一体化实施“教育之谷”战略。

“教育之谷”建设的根本使命是为“三农”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服务。围绕“中国农谷”建设,促进“人才”资源的整合:(1)培育培养新型农民;(2)提供人才咨询服务;(3)“国内外优秀资源的引进与整合。

按照“中国农谷”战略体系的本质要求,放眼未来,制定“教育之谷”联盟机制;健全“科技、教育”统筹发展机制;健全成果交易体制制;

开拓荆门市内外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与战略相配套的“教育之谷”。建立在荆门的有楚理工学院,剂门市职业教育集团,以及众多的技术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荆楚理工学院是荆门省属本科院校,荆楚理工学院坚持“志在高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基层的办学思路,建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国基层型大学”。荆楚理工学院已逐步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乡村建设学院”、“社会管理建设学院”、“循环经济工程学院”,荆楚理工学院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基础”!

4 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4.1 统筹兼顾

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订与国家农业部要求相适应匹配的纲要。是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

从本区域农业增效的要求出发,统筹继续教育资源,实现涉农学历的提升。教育机构要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开展工作,最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知识等全方位提升[3]。

培训机构在开展继续教育中,要分层研究农民需求的差异性,研究不同农民岗位能力培训的差异性。新型职业农民在文化、经营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考虑到不同农民的培育目标,教育环节不同。例如生产经营型继续教育包括经营管理职业能力的拓展培训;技术指导应用的专家咨询环节;共同探讨的互助环节职称等高层次教育环节;年终展示交流等评估环节。

4.2 课程设置

精心设置专业课程是职业农民继续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让受教育者感受学到的知识技能“实用”,必须调研农业结构,走访农民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开设农民急需的专业课程。

单一的教育内容满足不了职业农民的教育需求。教育培训机构要在现代农业生产教育培训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贯通,注重农产品生产的对接,让农民听得懂、用得上。

4.3 师资建设

建设适应需求的师资队伍是农民教育要达到高质量目标的根本。根据职业农民类型的差异,打造一支“复合型”教师队伍;要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讲师团;与科研院所相融合,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农业政策宣讲的专家队伍;着力建设农业经营管理的精英队伍。才能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4.4 互联网+有益补充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型农民教育应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当前仅少数农名参加远程学习,能适应微课学习形式。政府与培训机构应做好普及新型农民网络应用知识,开展互联网应用技能,远程学习等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使其感受到互联网+的便捷优势。

为新型农民培养提供专业技能,市场规划等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支撑平台,是农民实践远程观摩互动的新舞台。搭建新型政策帮扶平台,政府应加大对职业农民政策支持,通过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引导稳定更多从事农业的农民成为农业建设主力军。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两条建议,由荆门市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战略;在“产业之谷”、“创新之谷”等战略基础上,整合资源,实施“教育之谷”战略。其目的是希望把“中国农谷”强力打造成为“富民之谷”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农谷富民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2021年晋台特优农业农谷论坛举办
山西农谷大讲堂开课
山西农谷:让『好米』变『名米』 『名米』卖『好价』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南菜北种”花开农谷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