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痔术后患者创面的效果观察
2019-01-07黄亮
黄 亮
(凤城市中医院肛肠科,辽宁 凤城 118100)
痔指的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出现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包括外痔、内痔、混合痔,属于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对于单纯Ⅱ度及以下的痔在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后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Ⅲ痔,由于存在不可逆的生理、解剖的病理改变,所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的创面较大,术后切口疼痛、水肿明显,加上肛门直肠生理功能的特殊性,肠道内菌群的刺激,会对创面的愈合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痔术后患者创面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9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均接受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Ⅲ度55例,Ⅳ度40例,男41例,女53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3.11±6.90)岁,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一般资料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中药方剂组成:仓术15 g、芒硝10 g、防风10 g、地榆炭15 g、玄明粉、玄明粉10 g、野菊花25 g、丹参15 g、枯矾10 g,水煎煮后滤渣进行熏洗,每次15~20 min,每天2次。熏洗结束后进行红外线照射,LED光源,波长630 nm,能量密度55 mWcm2,每周照射2次,每次20 min。总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无疼痛、瘙痒,肛缘无水肿,创面无渗出,无感染为显效;疼痛、水肿、渗出明显好转,无局部感染为有效;疼痛、水肿、渗出无明显改善或出现感染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3.68±1.72)d、创面愈合时间为(13.16±2.88)d、住院时间为(13.12±2.99)d;对照组分别为(5.76±1.55)d、(22.60±2.75)d、(18.08±2.74)d,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显效28例(59.6%),有效17例(36.2%),无效2例(4.3%),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14例(29.8%),有效24例(51.1%),无效9例(19.1%),总有效率为80.9%,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俗话说“十人九痔”,痔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在传统的胶圈套扎的基础上改良创新而来的,是公认的一种治疗痔疮的十分理想的方法。但创面较大且开放,术后疼痛、水肿、渗出明显,特别是在患者进行排便或换药时十分难受。故加速创面愈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中医认为,痔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湿热下注、气血瘀滞日久所致,治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祛风散结。本方中芒硝清火消肿、祛腐软坚;枯矾燥湿、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苍术燥湿、祛风;玄明粉润燥、软坚;苦参清湿热;地榆炭泻火凉血、敛疮止血;丹参凉血、消痈、止痛。用上述药物进行熏洗,具有良好的清热燥湿、祛风散结、消肿止痛作用。近些年,光动力学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红外线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无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逐步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红外线的穿透力强,作用于创面,可抑制炎性介质,抗炎消肿,且对皮肤末梢神经的病理性冲动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红外线技术治疗能提高细胞中线粒体的活性,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改善局部的免疫力,并能促进纤维细胞增生,促进皮损修复。本研究对痔术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达到95.7%。
综上所述,痔术后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