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检测在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阳性率中的意义
2019-01-07杨永萍
杨永萍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宫颈上皮内瘤变为宫颈癌前病变,其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正相关性[1]。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其发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有关。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或仅表现为宫颈炎的症状。临床诊断方法多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有无异常来协助诊断,但其确诊率有待提高[2]。为了探讨高危型HPV的检测在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阳性率的意义,我院特作此次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前有感染史,排除宫颈癌患者和宫颈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女性年龄为24~70岁,平均(37.54±2.22)岁。观察组:110例女性年龄25~70岁,平均(37.23±2.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嘱患者检查时保持外阴清洁,把患者宫颈表面的黏液清除,在宫颈管口1 cm处扇形顺时针方向旋转宫颈细胞刷5圈,取出宫颈细胞刷,把其放入细胞保存液中,并且处理、制片保存液中的细胞,并且根据TBS诊断标准进行相关诊断。观察组采用高危型HPV检测:标本采集方法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相同,标本送去病理科检查,使用杂交法对其检测。对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查阳性的患者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在阴道镜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把标本送检,进行最后的确诊。
1.3 诊断标准: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分类为正常范围、腺细胞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异常。涂片异常检出率=(检测异常的涂片/总涂片)×100%。确诊率=(确诊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SPSS21.0处理所得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若经比较差异显著,由P<0.05表示。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涂片异常检出率:观察组涂片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3,P<0.05)。观察组110例,检测出涂片存在异常的有10例,涂片异常检出率为9.09%。对照组110例,检测出涂片存在异常的有21例,涂片异常检出率为19.09%。
2.2 比较两组的检查确诊率:观察组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确诊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5)。观察组涂片异常的21例中,确诊的有20例,检查确诊率为90.48%.对照组涂片异常的有10例,确诊的有6例,检查确诊率为60%。
3 讨 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其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多发生于25~35岁的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宫颈癌的进展缓慢,也行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其结局有两种,一是病变可自然消退,二是病变具有癌变的潜能,可能逐渐发展为宫颈浸润癌[3]。因此定期的进行宫颈癌筛查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对其进展进行阻断、干预,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概率。
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有关[4]。初次性生活年龄<16岁、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吸烟的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更大。宫颈涂片检查是宫颈癌的主要筛查方法,操作简单,但其假阳性率高,容易造成宫颈癌的漏检[5]。假阳性率高的原因是:病变的细胞并不能有效的被转移至玻片进行检验,大多数采集的细胞被丢弃;涂片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大多数细胞被黏液、炎性细胞、血液覆盖等。多种因素均可对宫颈涂片造成有效,使筛查的结果受到影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有研究表明大约95%宫颈癌均与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有关[6]。因此高危型HPV检测成为首要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
观察组涂片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3,P<0.05)。观察组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确诊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5)。以上研究说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确诊率的确低于高危型HPV检测,且漏诊率高,与文献报道结果相吻合。综上所述,高危型HPV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