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止痛(PCEA)的分析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

刘 涛

(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镇痛是手术以后较为常用的一种止痛的方式,这种止痛方法具有安全性,而且具有可靠性能,所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所验证,它能够为患者手术以后提供良好的止痛方法[1]。针对于此,本研究主要是对复合应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进行镇痛对镇痛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可行的参考。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本研究所选择的所有患者均为ASAⅠ~Ⅱ级脊柱结核(L2~5)患者,在所有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1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11.4)岁。本研究所有患者硬膜外分别置于T11~12至T9~10间隙,手术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维持,选择的剂量为5.94 mg/mL。根据所有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应用哌替啶——安定合剂。将本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B组、AC组和ABC组,AB组患者选择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2 mg/mL联合咪唑安定0.01%进行,共有患者20例;AC组患者选择甲磺酸罗哌卡因2 mg/mL联合芬太尼0.0004%进行,共有患者20例,ABC组患者主要为甲磺酸,罗哌卡因2 mg/mL联合咪唑安定0.05%+0.0003%的芬太尼进行,共有患者20例。对于所有患者在24 h以内观察患者的VAS评分情况和患者的SS评分情况,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所有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于各组的药物配成100 mL的溶液,并且选择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泵进行持续的收入。患者手术以后选择VAS评分超过50分的时候,为患者开始进行输液泵。选择负荷量=5 mL,维持量=2 mL/h,按压量设置为0.5毫升/次,设置按压的时间为30 min,1 h限量为3 mL。患者如果镇痛效果不佳的话,需要直接为患者进行椎管内追加5.96 mg/mL的甲磺酸罗哌卡因4 mL。

1.3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在手术1 h、4 h、8 h、16 h、24 h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情况。本研究选择采用VAS评分法对所有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评价,划分为0~100指标,0分为完全没有疼痛,10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为患者选择采用SS评分进行镇静评分,1级为患者觉醒,没有镇静的效果;2级为患者偶尔瞌睡,易于唤醒,为轻度镇静效果;3级为患者经常瞌睡,易于唤醒,为中都镇静;4级为患者存在瞌睡情况,难以唤醒,但刺激可醒,为重度镇静。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统计学软件的版本为IBM SPSS23.0,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本研究ABC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ABC组之间存在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开始使用振动泵的时候,ABC组患者之间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使用镇痛泵的第4 h、8 h、16 h、24 h之间,ABC组患者之间的疼痛评分均存在差异性,AB组患者的评分分别为(90.2±4.4)分,(30.2±2.4)分(24.5±2.4)分,(22.4±1.8)分,(10.4±1.1)分,AC组患者的评分分别为(87.5±4.2)分,(18.5±2.5)分,(17.9±2.2)分,(16.5±1.6)分,(15.4±1.3)分,ABC组评分分别为(84.5±4.2)分,(12.5±1.7)分,(10.6±0.4)分,(8.5±1.1)分,(6.4±0.4)分,而且AB组患者的评分>AC组患者,AC组患者的评分大于ABC组,相互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ABC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AB组患者的SS评分>AC组患者,AC组患者的SS评分>ABC组,AB组患者在各个阶段分别为(2.5±0.4)分,(2.3±0.4)分,(2.0±0.1)分,(1.6±0.2)分,(1.1±0.1)分,AC组分别为(1.6±0.2)分,(1.4±0.3)分,(1.6±0.2)分。(1.4±0.1)分,(1.1±0.1)分,ABC组分别为(1.1±0.1)分,(1.0±0.0)分,(1.2±0.1)分,(1.1±0.1)分,(1.0±0.0)分,相互之间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 h之后,ABC组患者和AC组患者的SS评分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AB组患者明显高于ABC组患者和AC组患者,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本研究AC组患者出现4例恶心和呕吐症状,占20%,存在有8例患者为排气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占40%,存在有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4例,占20%;ABC组患者存在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3例,占15%,排气时间延长的患者4例,占20%;AB组患者存在恶性呕吐症状2例,占1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手术以后镇痛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情况,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促进机体恢复[2]。手术以后硬膜外止痛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一种方法,为患者选择采用米唑安定进行干预,这是一种水溶性的背二氮类药物,在静脉注射的时候能够起到催眠和抗焦虑的效果,这种药物的镇痛机制是苯二氮受体和GABA受体及氯通道等形成GABA—苯二氮受体—氯通道复合物,调节GABA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的使进入,脊髓和脑干的二级神经元的递质减少。而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最终可以得出,咪唑安定配伍芬太尼能够有效的加快镇痛起效的时间,可以强化镇痛的效果,对于术后的止痛药物的使用量也能够起到有效的减少作用。本研究也得出这两种药物配伍应用以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十分的充分,焦虑和不安情绪大大减少,咪唑安定、芬太尼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控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的起到典型的效果,比其他两种药物单独给药的方式更具有优越性,所以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甲磺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328例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加贝酯的合理性分析Δ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