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9-04-27宋颖
宋 颖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224)
心内科全称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常见疾病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一般而言,心内科患者症状较重、发病急、预后效果较差,临床病死率较高[1]。鉴于此,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十分必要,可改善患者原发疾病症状,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其中,男性心内科患者52例,女性患者34例。最小年龄47周岁,最大年龄84周岁,中位年龄(63.7±10.6)周岁。有心力衰竭患者27例、病毒性心脏病患者19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3例、心动失调患者15例、其他心内科疾病患者12例。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统计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疾病、用药及病房环境实施全面护理。实验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形式:其一,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同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2]。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讲解其疾病、治疗、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方式等多种信息,并注意在宣教与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结构,给予患者温柔、尊重的态度,促使患者接受上述信息。在保障上述交流完善的基础之上,护理人员与心内科患者之间建立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彻底改善患者各项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其二,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协同护理,虽然护理人员可以全面针对患者各项需求予以干预和护理,但家属对于患者而言十分重要,部分患者面对护理人员时往往表现紧张,只有在其家属予以护理时才能保持舒适和放松状态[3]。针对上述现象,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相互联系和交流,指导家属如何进行简单的护理工作,诸如卧床患者的大小便、日常皮肤清洁、肌肉按摩、手术创口引流装置保护等等,采用此类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相互协同的方式,不仅能够为患者营造更为良好的康复环境,同时也能节省医疗资源。
1.3 观察指标: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测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评分数据;心内科患者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全部缓解,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的患者为显效;心血管疾病症状基本缓解,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的患者为有效;上述效果均未达到,甚至患者病情加重的为无效。总有效=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比分析86例心内科患者相关数据,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数据行t检验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心内科临床护理效果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对比差异性较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内科患者护理前后能力评分比较: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心内科护理前后能力评分,见表1,护理前2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0.05)。
表1 2组心内科患者护理前后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心内科患者护理前后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n) 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3 86.74±12.06 123.76±12.24 32.48±8.92 46.62±6.51参照组 43 88.21±12.20 104.57±13.61 32.03±8.87 38.75±7.19 t - - - - -P - - - - -
2.2 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实验组显效患者26例,占比60.47%;有效14例,占比32.56%;无效3例,占比6.98%。实验组总有效40例,占比93.02%。参照组显效患者18例,占比41.86%;有效10例,占比23.26%;无效15例,占比34.88%。参照组总有效28例,占比65.12%。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心内科临床护理效果情况,组间差异性显著(χ2=10.1176,P=0.0014),实验组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3 讨 论
协同护理模式是指通过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之中,不仅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恢复效果,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节省医疗资源,协同护理模式是当前十分重要的护理方式之一[4]。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等原因导致心内科患者数量得以极大增长,使心内科医疗资源较为紧张,为更好开展心内科患者护理工作,提升患者康复效果,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前,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协同护理模式的重要性,可采用教育宣传的形式使得患者与家属正确认识相关疾病、治疗、护理要点的信息,并充分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的积极性,以此来完善协同护理工作[5]。与此同时,部分心内科患者因疾病较重,加之术后康复速度较慢,极易出现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针对上述现象,护理人员在实施协同护理模式之前,需要对心内科患者心理情况予以科学评估,合理应用各种心理护理方式转变患者情绪,加强语言交流与互动,使患者认识到情绪对心内科疾病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得以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参照组,说明协同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