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9-01-07于世程
于世程
(台安县恩良医院,辽宁 鞍山 114100)
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缺血、缺氧性脑血管意外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动脉主干闭塞或者严重狭窄所导致的,据统计大面积脑梗死在临床脑梗死疾病的比例达到了10%,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1]。目前临床中较多使用多层乱选CT平扫以及CTA对患者进行检查,本文为了解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共计45例,将其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3~88岁,平均年龄(65.12±3.25)岁。所有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病史患者28例,房颤病史患者1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史患者9例,风心病病史患者3例,外伤病史患者1例。经比较,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45例患者均进行多层CT平扫以及CTA检查。
检查情况:①8例患者是在发病1 h内进行CT检查,16例患者是在发病1~2 h内进行CT检查,13例患者的在发病2~6 h内进行CT检查,剩下8例患者是在发病后6~12 h内进行的CT检查;所有患者在检查结束两天内进行复扫;②发病6 h内进行平扫,然后立即进行CTA检查的患者共计32例,在发病后12 h内进行平扫,然后立即进行CTA检查的患者共计13例。
CT扫描参数:①电压为130 kV;②电流为150 mA;③层厚与层距均为5 mm;④采用轴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参数:①电压为130 kV;②电流为150 mA;③层厚为5 mm;④薄层重建为1.25 mm;⑤重建间隔为0.7 mm;⑥螺距为1.0~1.5。
CTA检查:①使用优维显100 mL;②注射速率4 mL/s;③注射位置为肘前静脉;④采用螺旋容积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为18~22 s。
患者检查结果使用多平面重建(MOR )、容积重建(V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技术进行处理,得出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CT平扫阳性率和CTA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CT平扫结果:经CT平扫,45例患者中,检查结果呈阳性患者27例,诊断率为60%,其中2例患者是在发病1 h内进行CT检查中发现,发现率为25%(2/8);10例患者是在发病1~2 h内进行CT检查发现,发现率为62.5%;8例患者的在发病2~6 h内进行CT检查发现,发现率为61.54%,7例患者是在发病后6~12 h内进行CT检查发现,发现率为87.5%。在复扫中,所有患者均有较为明显的阳性表现。
2.2 CTA检查结果:该项检查主要对患者的颅内动脉以及颈内动脉进行观察,查看患者的脑血管成像:①血管闭塞患者32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病变患者7例,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15例,大脑前、中动脉同时病变患者8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2例;②血管出现狭窄患者13例,大脑前动脉出现病变患者4例,大脑中动脉出现病变患者9例。行CTA检查病变血管所展示的脑实质部位以及范围要明显大于CT平扫所见的范围。
3 讨 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十分严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往往是由于患者的颅内血管以及颈内血管出现闭塞或者狭窄所导致的,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该症会导致患者出现脑肿胀,提高患者颅内压,诱发脑疝,导致患者死亡[2]。相关研究显示,对于该症的及早发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CT检查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检查方式,其密度分辨率较高,能够很清楚地查看患者病变组织的情况。并且随着多层螺旋技术的使用和普及,CT检查在急诊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关研究显示,6 h内CT平扫能够对大面积脑梗死进行有效诊断。在本次研究中,检查结果呈阳性患者27例,诊断率为60%,1 h内CT检查发现率为25%(2/8);1~2 h内CT检查发现率为62.5%;2~6 h内进行CT检查发现率为61.54%,6~12 h内进行CT检查发现率为87.5%。在复扫中,所有患者均有较为明显的阳性表现。CTA检查则显示血管闭塞患者32例,血管出现狭窄患者13例。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诊断,便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