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领导力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以茶文化为例

2019-01-07周晓文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大学

周晓文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132012)

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大学英语也在积极地开展改革,不断地推陈出新,力争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有益于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了解蕴含在语言中,却也超出语言层面的文化内容。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重要纽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依托茶文化这一桥梁和纽带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了茶文化的依托,文化领导力的研究也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成长,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1 文化领导力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见,文化不是个体概念,而是具有群体共有性,是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经验、秉持大致相一致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群体所共有的,是由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精神风貌等方面的总和。孙立樵(2013)指出:“文化领导力就要具备以文化为内核的愿景引导力、思想渗透力、人格亲和力、文化整合力。”

文化教育学能为文化领导力研究提供文化个性发展与熏陶的理论保障。文化教育学由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一种教育思想转化而来,主要代表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和李特(Theodor Litt)主张以文化来陶冶学生,提倡个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发展。斯普朗格提出了自己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提出了文化教育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范畴,如“唤醒”、“陶冶”及“理解”等,对后来的文化教育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化教育学强调“教育是文化过程”,认为文化不再作为教育的目的,而是作为教育的手段,通过创造文化促进人的人格行成和灵魂唤醒。文化过程不一定全是教育过程,但教育一定是文化过程。教育是把客观的文化价值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过程。文化发挥教育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文化承担者的正确理解和评价;二是具有体验能力的个人精神与文化的碰撞。

利特则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学校在学生文化培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学校应该能以符合青年人精神状态的形式,把青年与超出青年或不同于青年的事物,即客观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学校教育环境里,以简化和逻辑化的模式,将文化现实介绍给青年学生。二是“在教学和生活中给青年人在人的价值追求方面树立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跨文化交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化,跨文化领导者需求量也将会不断增加。跨文化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其价值也会日益凸显。

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主体内容依然是通识教育模块中的广泛主题,例如教育、科技、旅游、亲情、友谊、名人轶事以及关于个人意志品质培养等方面,以及常规的听说读写译技巧和能力训练,而在文化层面的内容除了部分后续拓展课程的教材中有所涉猎外体现比例较小,而且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文化的某些方面,对于中国文化推介的内容更是几乎没有体现。

当前,大学英语需要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致力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难易程度适中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容,以可操作性和可测量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着重致力于学生输出能力的训练,以期培养出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具有较好人文素养和底蕴,同时兼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跨文化交际场景。

学生文化领导力的培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自知能力,即反思自身文化的特质和精神,了解优势和不足。(2)灵活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包括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多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跨文化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包括创新性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4)有效处理跨文化关系的能力,包括解决和管理跨文化冲突的能力,以及通过对话、协商或谈判等方式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5)跨文化团队领导协作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公共政策开发的能力以及授权他人的能力等。(6)团队服务的能力,包括团队服务意识和人际沟通基本能力。

3 大学英语教学中茶文化内涵的设计与实施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最早种植茶的国家,有4000多年的历史,同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也体现了茶是中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饮茶有益身心,中国人在饮茶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茶文化。“品茗”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茶这一饮品清香甘甜的喜爱,同时也形成了悠然自得、平心静气、隔绝外界喧嚣侵扰的生活哲学。“吃茶”“敬茶”在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中既可以表示尊重、款待贵客,也是消弭隔阂甚至解决冲突的有效手段。文人墨客也有大量的诗词和书画作品描绘人们品茗、爱茶的情景,同样还有别具特色的茶歌茶舞,以及茶艺表演。茶还同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文化相互融合,衍生出相应的处事哲学。

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样历史悠久,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重要纽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汉代的茶贸易逐步发展到魏晋时期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茶文化传播到中亚、欧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近邻,同属东亚文化的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至今仍保留大量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元素,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典型范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依托茶文化这一桥梁和纽带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让文化发挥教育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文化承担者的正确理解和评价。如教师和学生需要对以茶文化为例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了解和辩证评价;二是具有体验能力的个人精神与文化的碰撞。可以尝试设置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让学生体验,提升语言输出能力,在了解自身对于文化输出能力的同时感受其中的碰撞和可能的冲突。

因此教师要将茶文化的历史知识、演变过程、名人典故、思想内涵以及外延拓展等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并采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参与性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辅之以有效的输出任务的设置,加强学生茶文化方面英语输出能力。

首先需要确认学生对于中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即中国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地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以及准确地推介茶文化,能否针对茶文化相应主题内容开展思辨性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发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述内容开展调查,在知识检索、选取以及材料整合和讨论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辩证讨论以及有效输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茶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历史知识、演变过程、名人典故、思想内涵以及外延拓展等内容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如茶文化知识和历史介绍的演讲;茶文化与中国诗词的有机结合,古代诗词中大量吟咏茶的佳作可以引领学生赏析和翻译;师生可以共同改写、排演与茶有关的话剧或情景剧;对不同类型茶品进行展览会推介;对茶产地的旅游推介等。同时利用微课、慕课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视频、动画以及美文赏析等开展角色扮演、配音等课堂活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中西“茶”文化背景知识和内涵的介绍和研究,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英语词汇tea和汉语“茶”的文化意义的异同,还能够学习与tea构成的英语表达及其正确的翻译,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英语、为将来的跨文化交际场景更好地运用英语打下基础。

另外,除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结合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传播和演化,可以开展比较和对比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精神,如中国茶文化与英国“下午茶”传统的差别,如何评价日本茶道对于茶文化的传承,以及针对当下年轻人对于其他饮品的偏爱启发学生关于如何传承发展中国茶文化的思考。

4 小结

大学英语课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应该要承担起推介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在课程的中外文化内容对比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自信;同时还需要增强学生文化内容的英语输出能力的训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跨文化交际场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跨文化茶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大学》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茶文化的“办案经”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