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化生命:唐君毅生活哲学核心概念探析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唐氏事物道德

李 杨

(1.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天津 300191)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生活哲学闪烁着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性光芒,为现实人生的黑暗带来一缕希望的曙光。就生活的过程性而言,“真化生命”是唐君毅生活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并将其确立为生活哲学的中心环节。唐氏的著作虽然涉及人文领域的诸多方面,包括伦理、文化、宗教、历史等学科,但皆围绕“真化生命”这一概念来展开。“真化生命”无论在唐君毅整体思想体系,还是生活哲学中皆占有中心地位。

所谓“真化生命”,是指排除思维与行动中一切虚假成分进而获得对真实生命的体验。这是唐君毅根据人伦活动中存在的诸多虚伪现象而提出的。虽然人类是自然的宠儿,世间万物中具有最高智慧的物种,但“人之存在中,实夹杂无数虚妄或虚幻的成分”,尔虞我诈、华而不实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产生深刻的信任危机,生命的真实性无法呈现,主体无法完成向道德自我的转变。所以,唐氏指出:“人要成为一真实的存在,须经过一真实化之历程。”[1]在生命中去伪存真,才能彰显生命的本真,从完成对现实人生与现实自我的超越,而达到真善美的道德世界。为此,“真化生命”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不吐诳妄之语,而说平实之言。人的生命所包含的第一个虚假成分,就是人会故意说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一旦被他人知晓,极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利益。然而,谎言的最大危害正是将生命的真实性囚禁起来,让生命的虚伪性成为人的主宰,并且让虚伪与真实相互颠倒,使主体难以辨识。谎言如同扎在个人生命上的一根刺,使当下的生命与真实生命无法合而为一,同时让人生因谎言而承受着巨大的苦楚。有鉴于此,唐氏指出:一切言语“皆当机而发,一发即过而不留”。人应当心无杂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后便不再懊悔或者遗憾,若非“依清明之自觉,重加反省运用,即不再无端自动冒起。”[2]因此,人只有不吐诳妄之语而说平实之言,才能求得人之真实的存在,实现人生真实化的过程。

第二,不逆规律行动,而顺规律行动。唐君毅认为,凡按照自然规律且人人均愿意遵守的行为就是合理的行为。譬如,诚信是人我皆愿实行的,那么诚信即是合理的行为。反之,我若说谎骗人却又不愿他人说谎骗我,我若骂人而不愿他人骂我,这种说谎、骂人的行为,即不是合理行为。“一切违背所知之自然规律的幻想,及缘此幻想而生之行为与不合恕道之行为,乃人生之真实化的障碍。”这些不合理行为与说谎之所成为生命真实化的阻碍,在于“其存在自身,即含有一内在的虚妄性或虚幻性”[3]。可见,谎言、不合理行为自身所蕴含的虚假性证明了生命的虚假性之存在,所以生命真实化的过程就是去除其虚假性的过程。为此,人只有依照规律使自己表现行为合理化,才能破除生命的虚假性而使之真实化。

第三,不私己排物,而成己成物。“人之心灵之本性,原为四门洞达,以容他人与他物之出入往来,而原能对其疾痛忧患,无不感者。”[4]人的心灵本性即道德自我,将万物与自身视为一体,所以个人成就自身亦即成就万物,实现自身价值亦即实现万物价值。否则若人皆忧患而己独安乐,人皆为小人而己独君子,人皆寒而己独暖,人皆饥而己独饱,人皆愚昧而己独智慧,那么存于自身的道德自我对这种状况必然有所不忍。可见,一切道德实践与有益的社会事业皆来自于道德自我对他人心灵的感通与现状的悲悯,道德自我要求个人将这种感通与悲悯中化作实际行动,通过“成物”的事业来消除众人的苦痛与烦恼,带来他人的幸福与欢乐,而此一过程也是个人实现自我生命真化的过程。因此,人要实现人生的真实化,就必须由成己以成物。

第四,不贪求生命,而置“死”于面前。一般人常关注生命中“生”的一面而避谈“死”的一面。不过“最真实之人生,仍须将其‘必有死’之事,时时放在目前。”[5]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终将有死亡,动物虽有死亡,却不知死亡的存在,唯有人类能够自觉到这一点,知道自己肉体消亡的必然性。然而这与现实又产生了矛盾,道德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怀抱种种愿望、理想,欲借双手将它们在客观世界实现,然而身体终将有消亡的一天,所以许多人在这个困境前挣扎,更多的人则是对身体的执着更加强烈、对死亡的到来更加恐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唐君毅认为,人不能只将身体看作实现道德自我目的的工具,不忍舍离,而是应将其一切目的、理想收归道德自我,与身体行为相呼应,使身体不再成为道德自我所执著的工具,而是表现道德自我的载体。这样,道德自我与身体之关系如一呼一应,呼是道德自我之思,应是身体之行。道德自我之思,只是此身体之行,别无其他目的。只有这样,人才能做到人生随时可死而无遗憾,实现人生的真实化。

第五,不避苦痛虚假,而容虚假实存。生命在追求真化的过程中,也就难免遇到虚假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又是生命真化的阻碍。那么,如何对待这些阻碍?唐氏认为,“对照此人生之求真实化言,则其为险阻艰难,正是最真实的存在。”[6]虽然虚假事物所包含的内容是不真实的,但虚假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而言,虚假事物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一切虚伪不实的相遇是生命真化过程中一件必然的事。与此同时,人必定会被如荆棘般的虚假所刺伤。只有在身体上遭受巨大磨难时,人方才意识到自然生命的真实性;只有在精神上承受强烈痛苦时,人方才意识到精神生命的真实性。圣贤在其通往神圣的道路上亦是如此,其所穿着的衣服与佩戴的花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所以“人生必是包含痛苦的”,而且“愈求真实化的人生的人,必然是愈痛苦的”[7]。面对痛苦的人生,唐氏为人们指明了一个化解苦难的方向:承认在生命真化的进程中虚假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并接受会被虚假事物所伤的这一事实,不回避、不漠视。人要直面虚假事物,开朗地接受它们存在的事实,“人心如不兼对反面的东西开朗,则其对正面的价值理想之向往中,同时亦有一种无明。”[8]因此,人生不应回避、否定虚假事物存在的事实,而是要从容地承认一切人生的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反价值、不合理想、不真实而含虚妄虚幻的存在。

第六,不模糊看待事物,而认知唯一特性。在自我与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然万物相互交流接触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者乃人之对其所接触之当前环境中,一切特殊唯一无二之事物之唯一无二性之确认。”[9]在唐氏看来,人生必须对事物做唯一性的认知方才使生命才能实化。实际上,这是在强调正确面对事物间的差异性是生命真化的必要内容。当人认识到父母、家庭、国家、世界,乃至内心中道德自我的召唤皆是唯一性的存在,自己的所思与所行皆具有唯一性、绝对性与真实性时,眼前的人物事件都对自我而言是崭新的、唯一的存在,思维与行动全部集中于当下,让生命真实地彰显而不参有一丝虚假;反之,若没有对事物唯一性有所认识,将当下之事浑沦吞枣地看作是与从前相同之事,就会使思想停滞、落入格套,致使思想与行动中存有虚假的存在①。因此,只有此中无一缺漏与虚幻不实之处,个体生命的所有行动才可日新不已,才能实现人生真实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作为自然的宠儿,人类的行为必须与其地位相匹配,去除生命中的虚假,还人生以真实。唐君毅“真化生命”的生活哲学范畴旨在使大众反省自身,以斩断那些人生途程上的荆棘,使人从烦恼、痛苦、罪恶的深渊中超拔出来,以归于人生之正道。这对于我们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思想觉悟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注释:

①唐氏对事物唯一性的考察,与日本茶道所强调的“一期一会”是相同的,二者均强调事物在具体时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人是崭新的,每一件事物也是崭新的,他们时刻都体现着自身是这个时空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说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对事物唯一性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

唐氏事物道德
对于唐氏筛查,孕妇应该知道这些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唐氏综合征患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升高的原因
美好的事物
唐氏筛查,你了解多少?
另一种事物(组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