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病死率血小板

沈 毅

(丹东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部分省市近年来出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1]。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疾病属于一种新发的感染性疾病,目前对其研究不多。本研究分析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9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防治指南进行诊断,满足以下任一条件:①分离出新布尼亚病毒;②新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效价升高超过急性期的4倍;③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1.2 方法: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胸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2 结 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男56例,女4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3.44±7.74)岁;城市34例(35.4%),农村62例(64.6%);发病季节:春季0例(0.0%)、夏季33例(34.4%)、秋季27例(28.1%)、冬季36例(37.5%);蜱虫叮咬11例(11.5%)。

2.2 临床症状:发热96例(100.0%),其中体温≥39 ℃48例(50.0%),乏力68例(70.8%),乏力61例(63.5%),腹泻、腹痛55例(57.3%),恶心、呕吐38例(39.6%),咳嗽、咳痰36例(37.5%),淋巴结肿大25例(26.0%),颈抵抗17例(17.7%),昏迷14例(14.6%),胸闷13例(13.5%),快速心房颤动8例(8.3%),消化道出血7例(7.3%),心动过缓5例(5.2%)。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异常69例(71.9%),中性粒细胞异常69例(71.9%),血小板异常64例(66.7%),ALT异常57例(59.4%),AST异常52例(54.2%),白蛋白异常52例(54.2%),CK异常43例(44.8%),CK-MB异常36例(37.5%),肌钙蛋白异常36例(37.5%),脑纳肽异常27例(28.1%),淀粉酶异常27例(28.1%),血钠异常24例(25.0%),血钙异常24例(25.0%),血钾异常20例(20.8%),总胆红素异常11例(11.5%)。尿蛋白阳性78例(81.3%),潜血试验阳性52例(54.2%),心电图异常42例(43.8%),双肺CT异常22例(22.9%)。

2.4 转归:经积极对症治疗,治愈72例(77.4%),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复发;19例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并发多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生命体征不稳定,放弃治疗出院,电话随访死亡,病死率为22.6%。

3 讨 论

我国2011年在部分省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在人群中出现,即新布尼亚病毒。目前对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共发现9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3.44±7.74)岁,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人。发病季节主要为夏季、秋季,发病呈高度散发状态,与文献报道[2-3]相符。但其中农村多于城市,11.5%有蜱虫叮咬史,提示农村生活环境中有蜱分布可能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的农民,特别是在夏、秋发病,且近期内有蜱叮咬史,应积极入院进行诊治。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起病快,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数患者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心、肝、肾、胃、血液系统等,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目前对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的综合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保护脏器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但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预后差,本组中病死率为22.6%。

综上所述,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样,首发症状为发热,实验室检查多数可见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降低,电解质紊乱,病死率高,预后差。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病死率血小板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