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上报数据分析
2019-01-07林莹
林 莹
(丹东市第一医院药学部,辽宁 丹东 118000)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以下简称“监测网”)于2006年成立[1],我院于2012年被纳入“监测网”辽宁省分网,信息员每月根据”监测网”的要求上报相关数据,自2015年开始“监测网”数据统计时间为上一年10月至次年9月,现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监测网”反馈的数据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由信息员根据“监测网”要求的抽样方法抽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每月16日(遇节假或公休日时提前至节假日或公休日的前一个工作日)门诊处方(≥16周岁)普通处方(除急诊、干部、肝病、肠道、儿科、中药)处方100张,全年共计1200张;同前条件下16日急诊处方100张,如不足100张则上传所有急诊处方,共计499张;由“监测网”随机抽取每月中旬(11~20日)出院的手术病历和非手术病历各15份,全年共计360份;统计每季度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及年度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基本信息及药品使用金额情况。
1.2 方法:以各抗菌药物说明书、《第17版新编药物学》、《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以及《处方管理办法》[3]的有关规定为评价准则,对“监测网”反馈的某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年上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门诊处方:统计时间内门诊处方总张数2852张,上报1200张,人均药费110.2元,人均用药品种数1.6种,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8.1%,使用注射药物百分率为3.9%[4]。
2.2 急诊处方:统计时间内共上报499份急诊处方,就诊人均药费85元,人均用药品种数1.3种,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为17.7%,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为6.2%[4]。
2.3 住院病历: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3%,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8.1 d,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为26.1%,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为53.2 DDDs。
2.3.1 非手术病历:非手术组出院人数8518例,上报病例数180,使用抗菌药物56例,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31.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26.8%,平均用药天数10.5 d,抗菌药物微生物学送检率为26.4%。2.3.2 手术病历:手术组出院人数797例,上报例数180例,使用抗菌药物145例,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80.6%,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18.6%,平均用药天数7.1 d。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5.1%,术前0.5~2 h给药的百分比为12.4%,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天数为3.2 d。
3 讨 论
3.1 门、急诊处方: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该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规范,均低于国家所规定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的标准[5]。由于本院注射剂处方由门诊输液中心调取后药局系统无法继续调取,使得上报“监测网”的门,急诊处方注射剂的使用率低于医院同期的正常水平。
3.2 住院病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3%,低于国家所规定的60%[5],说明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基本合理。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3.2,高于40 DDDs[5],说明有一部分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以及“临床用药须知”使用规范的给药剂量和给药疗程[6]。
3.2.1 非手术病历:非手术患者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学送检率低于30%,不符合有关要求,说明该院仍需继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宣教和管理,努力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比例,促进目标治疗,真正做到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
3.2.2 手术病历:手术组病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各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用药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均有明确的规定,部分临床医师仍习惯性经验性的对某些可能具有感染高危因素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期预防术后感染,这就导致该院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远超过国家规定的30%[4]。
4 结 论
综上所述,该院应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管理,要加强医师、药师对《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说明书以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学习,严格把握遴选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根据抗菌谱和血药浓度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把握用药疗程,纠正抗菌药物不规范使用,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