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配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2019-01-07原佩玉张天生牛庆强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腰骶部腹针气海

原佩玉,张天生,牛庆强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2.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根据腹针理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胚胎期形成的人体调节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节系统和经络系统母系统,它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腹针疗法从每一个穴位的不同深度发掘其穴性和适应证,拓宽了每个腹部穴位的临床适应证,从而使腹针成为一个具有深刻内涵且十分丰富的针灸治疗体系。

腹针是在前人对针灸学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的“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尔后机变”的针灸大法。在临证时要求“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妥否,尔后操术勿躁,依情再做加减”。重点在于把腹针构架在中医基础理论上的发展,突出了“辨证施治”与“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思想。根据中医的原理、方法、处方、要穴,通过针刺腹部,最大限度地激发神经系统及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节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因此,腹针疗法既具有传统针灸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诊断和治疗特点,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笔者跟随牛庆强主任医师学习腹针配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患者,男,53岁,2018年1月8日就诊。主诉:间断性腰骶部疼痛1个月余,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3 d。现病史:患者平素怕冷,1个月前因劳累受凉后出现腰骶部疼痛,休息后症状略减轻,故未重视,3 d前因再次劳累受凉后腰骶部疼痛持续加重并出现右下肢放射痛,弯腰时疼痛加重,行走时疼痛明显,无间歇性跛行,无夜间加重,无脚踩棉花感。现症见:腰骶部疼痛,右下肢放射痛,精神佳,饮食可,眠差,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脊柱居中,生理曲度存在,L4~5棘间压痛(+),无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L:80°(-),R:45°(+)。双下肢肌力正常,跟腱、膝腱反射正常,Babinski征(-),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2018年1月8日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门诊行腰椎CT示:L4~5椎间盘轻度膨出,椎体骨质增生。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痹证,寒湿痹阻型。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自主抬右腿,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患者抬至45°时诉腰部感疼痛不适,且右腿后侧牵拉痛严重,取0.35 mm×40 mm毫针,酒精消毒,针刺: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刺至地部,水分、气旁、气穴、四满刺至人部,医者在进针微调后,嘱患者再次抬腿,患者抬至60°时感疼痛不适,右腿后侧仍感牵拉痛,但较前好转;再加外陵、下风湿点刺至地部,并在下风湿点和气旁的上下左右旁开0.5寸各浅刺1针,嘱患者再次抬腿,抬至70°时,述疼痛感明显减轻,留针30 min。随后用长30 cm、宽20 cm、高15 cm、有顶盖、中间铁纱网距离皮肤约5 cm左右的艾盒置于神阙、气海、关元,在铁纱网上放置3根20 cm长的艾条,点燃,盖好盒盖灸30 min。1月10日第2次治疗后,患者自诉腰骶部疼痛及右下肢放射痛较前明显减轻。1月12日第3次治疗后,患者诉腰骶部疼痛好转,右下肢放射痛消失,弯腰及行走时无明显疼痛。针刺注意: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形态选择针刺深度,胖人宜深,瘦人宜浅[1]。

按语:中医认为,痹证发病的根本是邪气痹阻经脉,即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于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为风、寒、湿、热。在疾病初期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痹病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本例患者平素怕冷,每劳累受凉后即出现腰骶部疼痛,是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寒、湿邪乘虚而入,阻滞气血运行,导致经气不畅,是为感受外邪、气血阻滞之证。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脏腑的功能正常就不会受到病邪的伤害,而慢性病和疑难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久病及里”,因此腹针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治疗疾病。腹针将穴位分为天、地、人三部,通过调整针刺的深度,从而调整相对应的脏腑、经脉和局部以治疗疾病。通过腹针疗法,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上脘为足阳明胃经募穴,针刺此穴能激发脾胃之气,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使三焦气机通畅,气血平和,达到内养五脏六腑,外荣筋骨皮肉的功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一组在腹针疗法中为引气归元之法,中脘、下脘均位于胃脘部,两穴均可理中焦、健脾和胃、调升降,有化生精微和培补后天的作用;气海为肓之原穴,气之海,主一身之气,能补肾之先天之气;关元为小肠经之募穴,针刺该穴能补肾培元,温阳散寒,肾又主先天之元气,故气海、关元两穴均有培肾固本、补肾活血之功,因此,四穴含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水分是治疗腰部疾病的特定穴,可促进局部神经根水肿吸收,减少炎性渗出[2]。四满、气穴增补肾气,两穴是腹全息腰骶部的反射点,均归属于足少阴肾经,且为足少阴经与冲脉之交会穴,肾与膀胱相表里,两穴联合使用可达疏经通络、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作用。气旁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外陵、下风湿点是腹全息下肢的反射点,外陵属足阳明胃经,针刺外陵可调节经络气血,并引导脏腑真气布散到四肢,使经气到达四肢末端;下风湿点可消肿止痛、滑利关节,二者可祛邪外出、疏通经气,标本兼顾[3],以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效。此外,针灸还可以减轻局部肌肉组织痉挛,恢复腰部肌肉关节力学平衡,以避免腰椎病变进一步发展[4]。同时使用艾灸配合艾盒可使艾灸面积扩及全腹及腰部以促进经络气血加速运行,达到温阳散寒之功效。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针灸疗法,腹针有着很好的疗效。腹针的轻刺激手法使治疗效果良好且无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等优点,患者乐于接受。

猜你喜欢

腰骶部腹针气海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杵针在骨筋膜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