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非洲猪瘟防控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9-01-07马文涛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9期
关键词:泔水猪瘟河南省

马文涛,孟 伟,于 辉,常 江,李 正

(河南省畜牧兽医执法总队,河南郑州 450008)

自2018 年8 月3 日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截至2019 年6 月30 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 起,其中河南共发生疫情2 起。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积极行动,迅速处置,针对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生猪贩运经纪人监管难度大、清洗消毒流于形式、违规调运频发、基层防疫和检疫体系薄弱等问题,采取了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加强洗消中心建设、严格检查站把关、加强“两体”建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为河南省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疫情概况

2018 年8 月14 日,河南郑州市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一车生猪发生不明原因死亡,共260 头,发病30 头,死亡30 头。2018 年9 月12 日,河南省获嘉县太山镇汇鑫牧业猪场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发病88 头,死亡34 头。以上2 起疫情,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后,河南省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要求,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如期解除了疫区封锁。

2 主要做法

2.1 实行生猪运输车辆备案

为封堵生猪调运环节漏洞,强化生猪贩运经纪人监管,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河南省对生猪运输车辆实行了备案制,要求所有备案车辆必须准确记录生猪运输车辆品牌、型号、牌照、车辆所有者等信息,必须满足箱底及底部耐腐蚀、防渗漏等要求,对于跨省调运生猪的车辆,必须配备车辆定位跟踪系统。在此要求下,濮阳市建立了GPS 监管平台-“猪e 运”,将所有运输车辆GPS 监管信息统一到“猪e 运”平台上进行监管;滑县建立了生猪运输车辆GPS 定位管理系统,对生猪运输车辆做到实时监控,有效规范了生猪调运行为。目前全省已备案生猪运输车8 000多辆。

2.2 加强洗消中心建设

河南以切断非洲猪瘟传播为目的,以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为重点,印发了《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车辆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生猪、产品、饲料、无害化处理等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程序、消毒剂种类和消毒频率等要求。探索以“企业自建、政府投资建设、依托社会资源建设”等不同形式建设洗消中心,鼓励养殖场、屠宰场等自行建设洗消中心,不具备条件的养殖场可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建设1~2 个洗消中心。新蔡县依托加油站洗车点共建成洗消中心20 个,畜牧部门免费为加油站提供消毒剂,生猪贩运人调运生猪前,必须前往加油站洗车点进行清洗消毒,然后凭加油站出具的消毒证明,方可申报检疫。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洗消中心1 132 个,对于防控疫情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强化“两场”监管

为稳定生猪基础产能,河南省不断加强“种猪场、规模化养猪场”(以下称“两场”)的监管,督促“两场”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加强自身防疫条件建设,同时针对“两场”周边3 公里范围内小散养户,规劝其逐步弃养、退养。濮阳市对全市生猪养殖场(户)实行“两牌两消双登记”制度:“两牌”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责任人员公示牌和防疫重地告示牌,在场区大门显著位置悬挂或张贴;“两消”为养猪场户门口撒石灰,放置消毒器械;“双登记”为非洲猪瘟排查签字台账和非洲猪瘟防控问题台账。通过责任牌和台账管理,压实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确保每项措施宣传到养猪场(户),落实到相关负责人。

2.4 严格“泔水”管控

为加强泔水管控,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禁止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制定了《加强餐厨剩余物(泔水)管理告知书》《加强餐厨剩余物(泔水)管理承诺书》,要求各餐饮服务单位加强管理,建立餐厨剩余物处理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时间、数量、收运者等信息,严防餐厨剩余物(泔水)流入生猪养殖环节。为打击泔水喂猪行为,各地强化执法,严惩重处。其中,濮阳市在打击泔水专项治理行动中,查处违规使用和处理泔水案件12 个,驻马店市查处了1个泔水喂猪窝点,有力打击惩戒了泔水喂猪行为。

2.5 强化检查站把关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河南省在高速、国道、省道、县道等增设了检查站,其中高速检查站由之前的18 个增至40 个,国道、省道及县道等各类检查站全省共增加至400 多个,同时要求畜牧、农业、公安、交管等部门联合上岗。印发了《河南省关于规范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运行的意见》,从强化基础设施、配备仪器设备、严格工作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其中仪器设备方面要求检查站配备基本的高压消毒机、应急灯、远红外线测温仪、反光背心、头盔等基本设施设备。

2.6 加强“两体”建设

针对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人员队伍薄弱、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河南省印发了《关于加强河南省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将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计划,将体系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鹤壁市淇滨区、开发区、示范区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分别招聘了9 名、2 名、6名人员充实防疫队伍。焦作市的武陟县、修武县、鹤壁市浚县、淇县等地都落实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等。

3 存在问题

3.1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从防控实践看,生物安全措施能否做到位,是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因素。从基层实际情况看,仍有部分企业不重视生物安全措施,存在侥幸思想,防疫消毒等工作形同虚设;部分养殖场对进出车辆清洗消毒不到位,对人员管理不严格;屠宰场运输车随意进出。这是造成当前非洲猪瘟疫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3.2 泔水处置难度大

当前泔水处置存在很大困难,一是餐厨剩余物收储运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处理体系不健全。二是打击力度小,针对泔水喂猪行为,目前普遍采取的是警示教育、劝告说服等手段,违法成本太低,难以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1]。

3.3 运输车辆备案条件不明确

运输车辆备案在各地标准不一,参差不齐,全国没有统一的备案具体标准,农业农村部第79号令也只是提到耐腐蚀、防渗漏,但没有具体的参数和指标,对于监管部门在实际备案中造成很大困惑和困难。对于拒绝进行备案的,目前主要采取责令改正、通报当地部门、不予检疫出证等措施,但该措施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

3.4 洗消中心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部分洗消中心,尤其是社会投资建设的洗消中心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缺少政府监管,洗消工作落实不完全到位。二是个别洗消中心设备简陋,仅有简单的手动式喷雾消毒器,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三是社会投资的洗消中心更注重收益,如何将公益性和市场效益有效结合,是建立洗消中心长效机制的关键。

3.5 屠宰场存在安全隐患

屠宰场连接着养殖场与市场,是防控非洲猪瘟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报道某企业速冻水饺检测出非洲猪瘟阳性[2]。这与屠宰场把关不严有密切关系。部分屠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漠视生物安全措施,对于出厂生猪产品把关不严格;部分屠宰企业不愿投资PCR 检测设备,而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又不稳定。因此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问题隐患大。

4 有关思考

4.1 强化联防联控

打赢非洲猪瘟持久战和攻坚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同心协力,要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联防联控、企业主体责任的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体系。为此,河南省专门印发了《河南省非洲猪瘟防控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地方政府统筹做好人员、物资等各方面保障;畜牧、林业、市场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落实好非洲猪瘟防控各项措施;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履行好主体责任。

4.2 强化生物安全

养殖、运输、屠宰、饲料等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主体要切实树立科学防控意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管理,认真做好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3]。监管部门要督促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向企业发放告知书,要求企业签订承诺书,定期组织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活动。

4.3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坚持重典治乱,严打重处。畅通群众举报通道,坚决打击收购、贩运、屠宰病死生猪及染疫生猪的行为[4];对于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防疫消毒不实施,随意处置抛弃病死动物的,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督促整改;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4 严格屠宰环节把关

一是严格实施检疫程序,规范出证行为,杜绝问题猪肉出厂,严厉打击收购屠宰病死以及染疫猪行为。二是监督企业落实好非洲猪瘟批批抽检制度。鼓励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PCR 检测设备,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委托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5]。三是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市场产能出清,通过日常监管、督导检查、清理整顿等手段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从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屠宰行业整体水平。

4.5 加快防控技术和疫苗研发

防控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免疫。因此,加快疫苗研发,加大项目立项,扶持科研团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病理学、免疫学、生化学等基础研究,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6]。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制定符合当地现状的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制度规范,因地制宜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泔水猪瘟河南省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吉林:全面禁止使用泔水饲养牛猪
山西:举报违规使用泔水喂猪者奖励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