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加压接骨板外置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9-01-07金盛年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置骨板开放性

金盛年 孙 刚

(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瓦房店 116300)

胫骨开放性骨折往往出现严重软组织损伤,在治疗时具有一定难度,治疗过程中,需早期进行骨折固定,对软组织予以修复[1]。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常用方法为外固定支架治疗,但因其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锻炼造成一定影响,使之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选取74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外置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74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为(41.69±3.58)岁;致伤原因:交通致伤29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挤压致伤4例;受伤到手术间隔时间为0.9~7.6 h,平均时间(3.09±0.32)h。对照组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为(41.76±3.07)岁;致伤原因:交通致伤30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挤压致伤3例;受伤到手术间隔时间为0.9~8.08 h,平均时间(3.15±0.27)h。2组患者基线资料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皮外固定治疗,患者经全麻或硬膜外醉,仰卧位。完全清创处理后,将骨折处复位,通过克氏针或持骨器实施临时固定。在患者小腿内侧或前内侧放置4.5 mm LCP,注意LCP与皮肤应间隔1.5~2.0 cm,预防肢体肿胀导致皮肤受到LCP的压迫。如患者拟行二期软组织缺损修复术时,应注意将钢板放于合适位置,避免其对二期手术产生不良影响。在骨折远、近端均通过3~4枚锁定螺钉进行合理固定。

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经全麻或硬膜外麻,仰卧位。完全清创处理后,选择骨折部位远、近端的外侧放置4 mm钢针,对骨折合理复位,通过连接杆连接远、近端2枚钢针予以固定,在骨折远、近端靠近骨折线处均放置1枚钢针进行固定。

两组患者均通过C臂X线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长收缩训练、关节活动、部分负重训练一直过渡到完全负重。两组患者均通过同一组医师完成整个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Johner-Wruhs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优: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步态正常,无疼痛;良: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恢复75%以上,步态正常,轻度疼痛;中: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恢复50%以上,轻度跛行,中度疼痛;差: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恢复5%以上,显著跛行,严重疼痛[3]。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通过SPSS21.0处理。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优26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1.89%;对照组治疗后优22例,良8例,中7例,优良率为81.08%,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6,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无钉道感染患者,对照组钉道感染8例(21.62%),两组钉道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7,P <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10.81%)、切口浅表感染2例(5.41%)、切口深部感染1例(2.7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8.44%)、切口浅表感染3例(8.44%)、切口深部感染3例(8.44%),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浅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愈合时间与负重时间比较: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23.26±3.85)d,对照组为(29.56±10.63)d,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t=0.623,P >0.05)。观察组患者开始部分负重时间为(9.65±3.69)周,对照组为(13.29±3.76)周,2组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6.358,P<0.05)。

3 讨 论

由于交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因车祸、意外而造成的胫骨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出现于中下段时,极易导致延迟愈合或是不愈合[4]。若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固定,极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对开放性胫骨骨折进行治疗时,外固定支架是常用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但因闭合复位无法对骨进行精确的复位,使得远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且极易因螺钉松动、钉道感染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导致临床治疗受到影响[5]。

经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术后无钉道感染,对照组钉道感染发生率为21.6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虽然两组患者优良率并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患者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显著缩短。LCP在固定过程中,通过钢板与螺钉的稳定性进行连接,并不依靠钢板与骨间形成的摩擦力,与外固定支架比较相似。LCP治疗过程中,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并不会导致骨面受到挤压,可有效预防骨膜损伤,对皮质骨血供形成良好保护作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为有限切开,不会造成软组织的大范围剥离,血运得到有效保留,可促进创面、骨愈合[6]。由于LCP为偏心固定,往往导致接骨板与骨面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使得锁定加压接骨板轴向与扭转强度明显降低,所以应确保断端得到足够螺钉完成固定,且外固定锁定板需足够厚,外置LCP所使用钢板因应有较大跨越、螺钉密低度,预防应力遮挡效应导致骨折疏松,使得固定材料出现疲劳断裂现象。

总之,锁定加压接骨板外置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效果均较为显著,但因锁定加压接骨板外置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恢复快,使之在临床中更具有使用价值。因此方法LCP为偏心固定,与中心固定相比较不具备较高稳定性,但本研究随访时间短,还需对结果进一步确认。

猜你喜欢

外置骨板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PLC可编程控制器相关外置的选择计算研究
车载GSM-R外置抗干扰设备
电能表用外置断路器常见失效模式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