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的疗效观察
2019-01-07张雪峰
张雪峰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骨科,吉林 白城 137000)
在骨科肩锁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青年人,多由肩部运动损伤所致。目前将肩锁关节脱位采用Tossy分型:Ⅰ型和Ⅱ型一般主张保守治疗,而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常需内固定治疗,多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复位临床效果较好。为此,笔者回顾所在医院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间经诊断明确的128例肩锁关节Ⅲ型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本组128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43例;年龄24~60岁,平均为(39.8±4.5)岁;损伤部位:右侧84例,左侧44例;损伤病因:交通事故伤76例、运动伤27例,高空坠落伤25例;从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为1~6 d,平均(4.6±0.6)d。所有本组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均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1.2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根据实际病情给予常规检查,如化验、心电、影像学检查等。应在第一时间内采集病史、完善病历。并对患者手术适应证和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进行评估,促使手术顺利进行。
1.3 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平卧位,头转向健侧,多取臂丛阻滞麻醉或全麻。皮肤常规清毒后取长6~8 cm绕肩峰孤形切口,常规依次切开,显露肩峰及肩锁关节后,探查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损伤情况后预弯钢板钩。并将锁骨钩钢板紧贴锁骨后方插入肩峰下,利用杠杆原理复位肩锁关节,并依次转孔、螺钉固定钢板。经C臂透视证实关节复位及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后,修复斜方肌。三角肌止点和肩锁韧带及关节囊。依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覆盖,术终。
1.4 术后处理:患者术后要大剂量给予抗生素,主要预防切口感染。并用三角巾胸前悬吊患肢。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练习握拳。术后1周去除胸前悬带行肱二头肌收缩练习并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逐渐加强。定期随防、拍片,观察钢板固定情况。术后8周可自由活动关节,待术后9个月再次入院取出钢板。
1.5 疗效标准。优:肩周无疼痛,上肢肌力恢复肩关节功能正常,影像学显视肩锁关节间隙≤4 mm。良:肩周无疼痛上肢肌力≥4级,肩关节功能部分恢复,影像学显视肩锁关节间隙≤6 mm。可:有轻微疼痛上肢肌力≥3级,肩关节功能部分受限,影像学显示肩锁关节间隙≤6 mm。差:肩部疼痛以夜间加重,肌力<3级,无法正常活动,影像学显示肩锁关节间隙≥8 mm。
1.6 统计学处理:本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组128例患者中,优76例(59.4%),良42例(32.8%),可8例(6.2%),差2例(1.6%),总有效率为92.2%。术后随访证实,92%的患者均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在128例患者中无钢板断裂及钢板脱钩。
3 讨 论
在临床骨科肩锁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青年人,多由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所造成。根据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多采用Tossy分为三型:其中I、Ⅱ型多主张保守治疗,而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才需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肩锁关节是由锁骨远端与肩峰构成的平面关节,肩锁关节稳定系统主要由关节囊、肩锁韧带、斜方肌和喙锁韧带组成。肩锁关节常见损伤机制是上肢内收时肩峰受接外力,暴力挤压肩峰向下移动造成肩锁韧带或喙锁韧带断裂。虽然目前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方法较多,但仍以手术内固定为主。本文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128例,有效率达到92.2%。实践表明,此方法疗效确切,符合微创的设计理念及局部解剖和生物力学的特点。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简要总结内固定术的优点:①术中显露充分有利于修复韧带及关节囊。②“S”型钢板与锁骨外形相匹配符合解剖学特点。③钢板固定牢固适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④术后达到解剖复位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总之,内固定手术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适合患者早期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