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计划在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干预中的效果评价
2019-01-07沈红
沈 红
(丹东市第一医院神经内1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脑血管病已成为现代人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75%[1],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引起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2]。本研究旨在探讨出院计划在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干预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年龄≥40岁;③无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等其他疾病。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平均(64.11±7.0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两组一般资料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主要是向患者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方法,研究组采取出院计划,主要为:①建立出院计划小组,并对组员进行相关培训;②在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如疾病及相关的认知、心理状态、健康需求等,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③住院期间,针对患者的认知误区及不良状态进行知识教育;④出院前1 d由患者填写出院需求评估表;⑤患者出院后1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之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6个月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向患者强调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等,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包括生活方式、预防性药物使用、控制危险因素及定期随访4项,分为佳、一般、差[3]。记录两组出院6个月、12个月的体质量指数、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达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研究组依从性佳 66例(82.5%),一般9例(11.3%),差5例(6.2%);对照组依从性佳43例(53.8%),一般22例(27.5%),差15例(18.7%);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出院6个月、12个月危险因素达标情况比较:研究组出院6个月体质量指数达标56例(70.0%),血压达标64例(8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69例(86.25%),糖化血红蛋白56例(70.0%);出院12个月分别为48例(60.0%)、56例(70.0%)、59例(73.8%)、48例(60.0%)。对照组出院6个月体质量指数 达标40例(50.0%),血压达标51例(6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40例(50.0%),糖化血红蛋白48例(60.0%);出院 12个月分别为32例(40.0%)、37例(46.3%)、37例(46.3%)、33例(41.3%)。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是其常见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脑梗死急性期的有效治疗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脑梗死后的健康管理对预防再次脑梗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对脑梗死的认识不够,缺乏对相关因素的了解,依从性差,遵医行为差,常常不能做好自我管理。出院计划指的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够得到持续的护理服务,以改善健康状况。避免危险因素对预防再次脑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12个月,研究组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出院6、12个月的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出院计划,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督下,脑梗死患者能够提高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时时有意识避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危险因素的达标率。
综上所述,加强脑梗死患者的出院计划能够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提高危险因素的达标率,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