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散治疗犊牛痢疾
2019-01-07薛小燕
薛小燕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744304)
痢疾是湿热毒邪郁结腸道所致的以下痢、腹痛,频频努责,排泄不畅,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病症。常见于犊牛,多发生于夏秋两季。
1 病因
概因夏秋暑热天气,犊牛喝了污水或吃了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以致湿热变毒内蕴侵害腸道,湿热郁蒸,气血阻滞,化为脓血而成痢疾,多发生于1—2 周龄犊牛。
2 症状
2.1 病初,症见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鼻镜无汗,口热、涎少而粘,不吃奶,眼结膜赤红,头低背拱,不喜行走,腹部卷缩,大便稀而少,排出物常为灰白色或黄色酸臭糊状粪便,频频努责,里急后重,泄而不畅,小便短赤,喜饮水,脉象洪数,口舌鲜红。
2.2 患病后期,犊牛精神倦怠,肛门不断流出红白色胶冻样粪便,气味腥臭,排便时表现痛苦呻吟,回头顾腹,口鼻耳角手诊冰凉,形体日渐消瘦,口色滑白,脉象沉细无力。
3 治疗
3.1 初期以清热解毒,通腸导滞为治疗原则。用白头翁散(方1):白头翁20g、黄连12g、黄柏12g、秦皮12g、云苓15g、白芍15g 、诃子20g、乌梅20g、姜黄15g、陈皮15g、炒扁豆15g、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各20 g。
水煎两次混和分两次灌服,一天一副,连续灌服两天。
3.2 后期以健脾养胃,清除腸道病毒为治疗原则;可用白头翁散加减(方2):
白头翁20g、黄连12g、黄柏12g、秦皮12g 、当归15g、白芍15g、炒扁豆15g、阿胶珠15g、滑石20g 焦三仙各20g、防风15g、云苓15g、金银花15g、玉片(槟榔)15g、甘草12g。
水煎两次混和分两次灌服,一天一副,连灌两天。
4 方解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为君;黄连:清热燥湿,厚腸胃为臣;黄柏:清热燥湿,泻下焦湿热为佐;秦皮:收涩止痢,助诸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使;云苓:利水渗湿;白芍:柔肝止疼,清热利腸;诃子、乌梅涩腸止泻;姜黄:活血止血;陈皮:健脾理气,燥湿;炒扁豆:袪暑化湿,和中止泄;焦三仙:消食行气,健脾和中止泻;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后重自除。
方2 由方1 去诃子、乌梅、姜黄、陈皮,加当归、阿胶珠、滑石、防风、金银花、玉片、甘草而成,病变则方易,自然之理也,由治疗为主而转附加修复。具体功能如下:
当归,温中止疼;阿胶珠,补血止血;滑石,清热解暑,利水通淋;防风,袪湿止疼利尿;金银花,凉血止痢,清热解毒,玉片,破气消积,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总而言之,方2 清热解毒,温中止疼,袪湿通淋,健脾养胃,培补真元,能促进患畜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