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牛胸膜肺炎
2019-01-07王小霞
王小霞
(甘肃省陇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8100)
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牛的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以肺小叶间质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肺泡的渗出性炎与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为主要特征。
1 病因
病原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形状可呈球菌样、丝状、螺旋体与颗粒状。革兰染色阴性,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干燥、高温、化学消毒药都能使其迅速死亡,对青霉素和龙胆紫有抵抗力。
传染途径主要是病牛及带菌牛,病原体主要由呼吸道随飞沫排出,也可由尿、乳汁排出,在产犊时还可从子宫渗出物中排出。自然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通过病牛尿污染的饲料、干草,也可经口感染。
容易感染的动物主要是牦毛、奶牛、黄牛、水牛、驯鹿及羚羊等,发病率可达60%~70%,死亡率达30%~50%。奶牛最易患,幼龄牛多发。
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夏季少发。常发地区多呈散发性,新疫区可呈暴发性或地方流行。
饲养管理不善,牛舍拥挤、牛舍空气污染严重,转群,天气寒冷和气温突变等均可促进本病的流行。
2 症状
潜伏期约为2~4 周,短者8 天,长者可达4个月。病初症状发展缓慢,常见牛在清晨冷空气或饮冷水受到刺激或运动时,发出短干咳嗽,以后逐渐加重。食欲减退,反刍迟缓,泌乳减少。症状发展迅速者以体温升高0.5~1℃开始,随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明显。
2.1 急性型 病牛体温升至40~42℃,呈稽留热,干咳,呼吸加快而有呻吟声,鼻孔扩张,前肢外展,呼吸极度困难。由于胸部疼痛不愿行动或下卧,呈腹式呼吸。咳嗽逐渐频繁,常带有痛性短咳,咳声弱而无力、低沉。鼻孔流出浆液或脓性鼻液,可视黏膜发绀。胸部叩诊呈现浊音或水平浊音,听诊出现湿性哕音、支气管呼吸音、胸部摩擦音等,肺泡音减弱或消失。病后期,心脏衰弱,脉搏细弱而快。胸前、腹下部及肉垂水肿,食欲废绝,泌乳停止,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病牛逐渐消瘦,眼球下陷,呼吸高度困难,常因窒息而死亡,病程为15~60日。
2.2 慢性型 多数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牛除体况消瘦外,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偶发干性短咳,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反复无常。叩诊胸部有实音区,胸前、腹下、颈部常有浮肿。如妥善治疗可逐渐恢复,但常成为带菌者。若病区扩大,病牛日益衰弱,多愈后不良。
2.3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的典型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无菌采取肺组织、胸腔渗出液及淋巴结等接种于10%马丁血清肉汤及马丁琼脂,37℃培养2~7日。如有菌生长,可进行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血清检查常用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确诊本病。应注意与巴氏杆菌病和肺结核加以区别。
3 预防
3.1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带菌排菌的多种动物(传染源),消除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污水、淤泥、牧地、饲料、场舍、用具等,以防止病菌传染和散播。
3.2 免疫接种,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氢氧化铝菌苗。大牛2ml,6~12月龄的小牛1ml,臂部肌内注射;或用盐水苗在距离尾尖2~3mm 处皮下注射,大牛1ml,6~12月龄的小牛0.5ml。注射后3~4 周产生免疫为,免疫期1年。
3.3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牛,如需引进牛只,一定要加强检疫。
4 治疗
4.1 黄连、黄芩、知母、白芍各25g,白术、厚朴、白蔹各24g,五味子、贝母、阿胶各17g,泽泻、茯苓各15g,火麻仁10g,共研为末。开水冲调,一次内服,连续用药2~3 剂。
4.2 乳香、没药、延胡索、黄芩、丹皮各20g,白芍、天花粉、青皮、贝母各18g,连翘、当归、郁金各25g,柴胡13g,甘草10g,共研为末,开水冲调,一次内服。每日1 剂,连用5~6日。
加减:出现胸水时,去柴胡、甘草、天花粉,加泽泻、猪苓、木通各19g;心脏衰弱时,去郁金、黄芩,加党参;久病体弱无力消瘦时,去郁金、黄芩、天花粉、柴胡、青皮,加党参、黄芪、白术。
4.3 北沙参、麦冬、桔梗各45g,黄芪、党参各30g,合欢皮、冬瓜子、连翘各60g,双花90g,水煎内服。
4.4 紫花地丁90g、黄芩60g、苦参60g、生石膏60g、甘草18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一次内服,每天1 次。
4.5 双花、大青叶、花粉、连翘、白及、贝母各50g,郁金、当归、黄芩、丹皮、白芍、柴胡、百部、甘草各40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加蜂蜜200g 内服。
加减:心脏衰弱并出现水肿及胸水时,另加车前子、泽泻、猪苓、木通各40~50g;咳嗽较严重时,另加杏仁、马兜铃、枇杷叶、蒌仁、桔梗各40~50g;病后期体力衰竭时,另加黄芪、党参、阿胶、山药各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