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

何 芳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0)

前言: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在一线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虽然通过校企合作在育人上获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效果,所以协同育人成为校企合作中应当遵守的重要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企业和学校都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主体,通过双反的协同合作,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实现双方共赢,以便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针对协同育人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协同育人视角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在协同育人视角下,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为:(1)人才的培养更加满足社会的需求。基于协同育人对人才进行培养主要是满足工作岗位对人才自身素质的需求,为企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人才培养计划应由校企共同制定,不仅要满足学校在育人上的要求,还要符合企业对人才各个方面的要求,如此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达到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所以,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并借助高校的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促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1]。(2)实现校、企、社会三方共赢。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一直都需要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人才,发挥出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如何让高校培养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其所面临的问题,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满足岗位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还用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这对于其未来职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需要相互协作制定出更为完美的人才培养规划,并共同展开教学工作,对教学安全进行统筹规划,如此才能够促使三方实现共赢。

2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常规专业,每年所招收的学生人数非常多,而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很高,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此则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在于:

首先,校企在育人目的上存在明显不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存在不同目的,其中高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让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走进企业中,拥有更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增加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比例,并能够学习前沿计算机技术,促使学生全方位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2]。但是,企业在用人上则是从自身角度思考,主要思考如何提升劳动效率,而从长期校企合作效益上进行思考。因为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目的所存在的不同,难以通过校企合作促使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获得理想效果。

其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并不明确。根据当前校企之间的合作情况来看,很多校企合作仅存在于表面,缺乏深度合作。校企协作育人教师依然承担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企业在此方面表现并不热情,在校企合作中只是提供实习场所,在技术指导等方面相对较为敷衍,也没有行政部门给予支持,无法发挥出企业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更没有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3]。

最后,相关法律与制度的缺失。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在教育方面的立法,并出台了相关法律,各地区教育也为了加强人才培养出台了各种文件,但是从文件具体内容来看缺乏具体的改革方法,并且也没有一个完全能够得以有效实施的法律或是制度,如此则造成校企合作过程中无法保障双方的利用,导致校企协同进行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阻碍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应用。

3 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方法

由于校企合作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因为双方立足点不同,要想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基于协同育人视角对人才进行培养,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和学校双方各自的要求,以便实现双赢。

首先,校企共同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和产业相对接,并与产业链进行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当主动迎合当地的发展需求,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调整[4]。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当对计算机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计算机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全面思考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并进行合理预测。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根据计算机产业以及在人才需求上所发生的变化调整培训计划,确保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能够与企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其次,加强课程建设,满足岗位实际应用。校企合作应当重视课程的开发,并根据岗位入职需求与职业标准,加强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课程标准,由企业和高职院校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组建一个课题建设小组,对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剖析计算机工作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以此为核心加强课程建设工作。通过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改变以往理论性过强的现状,让人才培养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5]。

最后,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利用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高职院校或是企业都应当给予其一定的奖励,而对于在此过程中表现较差的主体,则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处罚,以便能够促使校企更加积极协同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此种方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内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转变以往“象牙塔”式的教学现象,打破各个专业、院系等相互之间资源难以共享的情况。

4 总结

总之,校企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但是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校企合作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没有任何的作用和意义,所以需要对校企合作进行深化,构建出“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要想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灵活性,应当从实践入手对“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促使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更强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通过文章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其他高职院校在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上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