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文化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应用研究

2019-01-07董桂萍周文君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齐鲁政治思想

董桂萍,周文君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日照 276800)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发掘齐鲁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时代价值,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齐鲁文化资源的必然性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观念、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血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整的价值体系和强大的包容力量。它集中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发掘其价值内核,发挥齐鲁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智慧力量,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1.1 齐鲁文化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讲是指从古至今山东地带的文化。狭义上则是指先秦时期的齐国文化和鲁国文化,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本文主要指广义上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涵盖了各家学派的优秀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德”为人生价值追求,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追求富国强兵的政治抱负、讲求以和为贵的人文情怀、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品格等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因此深入分析其育人功用,是更好地发掘其内容和应用其价值的前提。

1.2 齐鲁文化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材

齐鲁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根同宗、高度一致,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材。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老子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诸葛亮说“立志当高远”,《礼记.大学》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都是齐鲁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齐鲁文化的精髓——“大同”思想,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无限向往和憧憬,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发掘、提炼齐鲁文化中的理想信念资源,有利于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格局,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放飞青春梦想。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齐鲁文化精神的精髓。“家国同构、崇尚气节”是齐鲁文化中爱国精神的突出特点。《春秋公羊传》记载:“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1]体现了作者对统一天下、九州共贯的渴望。孔子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还有“杀身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生取义”等等,这些都是崇尚气节的表现。齐鲁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还充分体现在对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如《管子.大匡》中所记,管仲曰:“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岂死一纠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充分体现了管仲为国家社稷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爱国情怀。

三是健全人格教育。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信息化带来的良莠不济的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齐鲁文化中优秀文化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健全阳光的人格。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道精神,以及“沂蒙精神”中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革命道德精神等等。将齐鲁文化融入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创新思路,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坚定人格正确发展方向,健全人格,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1.3 弘扬齐鲁文化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这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齐鲁文化中充满着忧国忧民、勇于担当、厚德载物、经世致用、勤劳奋斗、求真务实等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些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时代接班人提供了借鉴和保证。

2 齐鲁文化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发掘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因素和保障条件。[3]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8年山东省两会把“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加强儒学深度研究,充分发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因此,深入发掘齐鲁文化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对于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2.1 齐鲁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资源。如:“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思想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退色的时代价值。

2.2 齐鲁文化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价值遵循

齐鲁文化中关于物质利益与精神生活、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道德修养及道德教化的重视、对理想人格的推崇上,都有丰富的价值资源。如《论语》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的义利观;追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道义观;重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人伦观;崇尚“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的人格魅力。这些优秀的齐鲁文化为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价值遵循。

2.3 齐鲁文化中教育资源的发掘有利于中华传统道德的传承

中华传统道德主要包含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如“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公私之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自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仁爱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价值;“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的“仁义”之道;“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克己思想;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中国革命道德精神等等,这些传统道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营养。

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齐鲁文化的应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齐鲁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优质载体。如何运用好齐鲁文化中的优质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任务。

3.1 凝练齐鲁文化的时代价值

齐鲁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其博大精深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讲诚信。“诚者天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齐鲁文化中的诚信思想为大学生为人处世、修身立业提供道德准则。

二是讲奋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增添最亮丽的底色。如“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

三是讲爱国。孟子讲“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四是讲和合。孔子讲“和为贵”,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者分别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和合”思想。

五是讲孝道。百善孝为先,讲孝道是齐鲁文化的核心思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论语.学而》)

3.2 创新齐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形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8.4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8年的98.6%提升至99.1%。[4]网络已经成为传播齐鲁文化的重要途径。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通、雨课堂等,利用手机终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特点,促进齐鲁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

3.3 推进齐鲁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齐鲁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加强教学设计,既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选择。因此应积极构建齐鲁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模块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融入途径多元化;积极探索多维实践课堂、评价督导机制等,提升齐鲁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时效性。

探索齐鲁文化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资源,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齐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结合,对于培养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并将齐鲁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齐鲁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