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2019-01-07张鹏俊
张鹏俊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900)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可将其称为羊支原体性肺炎,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支原体引起,具有咳嗽、高热、胸膜及胸产生纤维与浆液性炎症,病死率极高。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山羊的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尤其是3 岁以下山羊,而感染绵阳则为绵羊肺炎支原体。近几年中,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呈现四季频发、地区性流行的趋势,具有极大危害,增加了羊养殖风险。
1 流行特点
在规模化养殖羊过程中,物流与引种频繁交易,促进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几率,若是在秋冬季节或春季感染疾病的羊,则可能会导致养殖场大规模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此肺炎具有强传染性、地方性、高接触性特征,可利用饮食、飞沫等进行传播,常见传播途径为飞沫。通常情况下,若是养殖羊时初心温度骤降、阴雨连绵、养殖密度大、寒冷潮湿等情况,则会增加肺炎感染几率,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羊感染几率更大。
2 临床症状
本病特征为发病初期咳嗽、高热、纤维性与浆液性胸膜炎和肺炎、流脓鼻涕,具有较高的急性重症死亡率。依据临床发病的轻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三种,即慢性型、急性型、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具有极高死亡率,与不良因素相结合,病羊出现急性发病,部分出现猝死,另一部分则12h 后迅速恶化病情,衰竭而亡。常见病型为慢性型与急性型,慢性型经由急性型转变,病程时间长,在1-30d 范围中,初期病羊仅升高体温,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发生间歇性或连续性咳嗽;中期病程则产生呼吸困难,听诊肺有支气管呼吸音,叩诊肺部有实音,触压病羊胸壁,其表现疼痛、敏感,饮食衰减到废绝,机体极度脱水消瘦。
3 诊断标准
通过流行特点、病原学、临床发病症状可对病羊作出初步判断,瘸着需要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相结合。
实验室可检测胸腔积液、肺组织等病变部位,制作涂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观察阴性小球杆菌,病料接种献血琼脂与普通培养基,恒温37℃培养5 天,普通琼脂板并无病菌生长。平板产生微黄色、细小半透明致病菌落,将其放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可发现中心类似煎蛋状凸起,涂片存在革兰氏阴性染色,多种细小菌体呈现,可确诊羊患有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4 治疗方法
依据诊断及病羊发病情况,将其分群,扑杀并无治疗价值的病羊,无害化处理病羊。药物治疗选择前进行药敏试验,药物对病原具有较高敏感性,以免提高疾病耐药性,将治疗难度增加。可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30%,依据0.2mL/kg 体重为病羊注射,1 次/天,1 个疗程为3 天。高烧不退的羊则使用安钠注射液30%进行肌肉注射,10mL/羊,10mL 维生素C10%,2mL 维生素B15%,200mL 葡萄糖生理盐水5%混合后注射,为病羊补充营养,同样1 次/天,1 个疗程为3 天。
5 预防措施
5.1 接种疫苗
为了有效防范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可为羊群接种相应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将抗体合格率提高。而新引进中央,同样需要接种疫苗,经过15-20 天左右的观察,确认种羊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后,才可将其放入养殖场,再次隔离观察,30 天后接种疫苗,进行并群饲养,确保羊群养殖的健康性与安全性。
5.2 实现自繁自养
养殖羊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实现自繁自养,若必须引种,则严格把控引种流程,疫病流行区不能进行引种,并严格检疫引种羊,当确认其身体健康后与羊群共同饲养。
5.3 养殖管理
养殖羊中,为了预防疾病,必须做好养殖管理工作,控制养殖环境。当场外生物进入养殖场前,需要确保其安全性,禁止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到养殖场中,对于圈舍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其光照条件与通风条件良好,以免为病原体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有效减少发病几率。而已经发生病情的养殖场,则应当采取带羊消毒的方法,选择刺激性小、高效安全的石灰液、高锰酸钾液、烧碱溶液2%等进行消毒,避免消毒液对羊的呼吸粘膜产生额外刺激,将存在与环境中的病原体消灭。
5.4 药物预防
对于有发病史的羊养殖区,则需要对整群进行药物预防。由于羊属于反刍兽,不宜对抗菌素口服,可采用复方中草药散剂的方式,更加有效安全。可使用复方黄芪多糖散,其中含有板蓝根、鱼腥草、人参皂苷、多西环素、大青叶、青蒿素等,依据拌料0.3%-0.6%进行投喂,2 次/ 天,连续服用6d 左右,可获得优质的净化内源性感染效果,尤其是消化道与呼吸道混合感染的缓解效果更佳,长期使用无显著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