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牛腹下水肿

2019-01-07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患部共研细末

韩 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743000)

本病是由于湿毒侵于腹下,使血离经络,腹下发生水肿。中兽医称为“肚底黄”。

1 病因

本病发生于夏秋季节较多。多因牛舍潮湿或雨后久卧湿地,湿邪凝于腹部;或因天热饮冷水过多,脾湿不运,停于脐下;或负重汗出,毛窍开张,风寒侵袭,湿气滞积皮肤之间,不能散发,结为肿胀;此外昆虫可蛟腹下,毒气不散,也可引起腹部肿大成黄。

2 症状

患牛精神不振,行步缓慢,腹部水肿或呈小大不同的圆形肿胀,无热无痛。水肿可逐渐扩大致胸腔、腹两侧及阴囊,按压留痕。口色微红,脉象洪大。怀孕后的母牛易患本病。

3 诊断

此病症状明显,比较好确诊。

4 治疗

4.1 内服验方

4.1.1 赤小豆90~120g,生姜皮60~90g,共同捣烂,开水冲调,大牛每天1 剂内服。治腹下水肿无热痛。

4.1.2 冬瓜皮250g,益母草150g,甘草100g,共同捣碎,开水冲调,大牛每天1 剂,内服。

4.1.3 活田螺250~500g,大蒜秆300~400g,共同捣碎,开水冲调,大牛每日内服1 剂。治腹下水肿,心悸气喘。

4.1.4 白茅根100g,黑豆350g,红糖25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大牛每天1 剂,内服。治腹下水肿,水草少进,消化不良,瘦弱乏神。

4.1.5 浮萍100g,木贼60g,赤小豆50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大牛每天1 剂,内服。治腹下水肿,尿不利,懒动。

4.1.6 玉米须250g,大枣100g,煎汁,大牛每天1剂,内服。治腹下水肿,以后腹为重。

4.1.7 高粱根100g,半边莲150g,旱莲草75g,甘草12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大牛每天1 剂,内服。治腹下水肿,心悸乏神,口青舌紫。

4.1.8 早稻根500g,蒲公英100g,冬瓜皮200g,煎汁,大牛每天1 剂,内服。治腹下水肿流动不定。

4.2 外用验方

4.2.1 生大黄3 份,白芷1 份,连翘1 份,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患部剪毛、清洗、消毒后涂敷。治肿胀、疖、痈、阴囊下水肿。

4.2.2 仙人掌去皮、去刺、捣烂,敷患处,或与芙蓉叶共捣烂,加醋外敷患部,每天换1 次。

4.2.3 咸菜缸底泥,炒至半干加醋调糊,敷肿处-厚层,每天早晚各1 次。治腹下水肿发痒。

4.2.4 生大黄100g,大黄研末用醋调成糊状,红肿热痛用冷醋,慢性无其他感染用热醋,剪毛涂于患处,隔日1 次。治阴囊肿,肚底水肿,术后水肿,注射肿。

4.2.5 陈小麦若干,加水淹没,浸3 天(冬季7 天),捣烂,过滤去渣,静置沉淀后除去上清液,将沉淀小麦晒干放锅内,小火炒至焦黄色成块状时取出,放凉研细,用时取粉加醋调成软膏,外敷患部。

4.2.6 鲜天南星100g,捣烂调醋。用小宽针将患部刺破,按压使其流出黄水或淡红色血液,再将药涂于患部,日涂2 次,连涂3 天。

4.2.7 雄黄、白矾各等份,共研末,用菜油调擦患部,每天1 次,连用3~5日。

4.2.8 藤黄10g,石灰粉50g,白酒200ml,先用三棱针刺肿胀处,放出黄水或血水。再用藤黄磨酒溶解,然后将石灰粉倒人藤黄酒中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天1~2 次,连用3~5 天。

4.2.9 患处消毒后,以针乱刺肿处,使流出黄水,用陈石灰面炒热加醋调敷肿部。

4.3 内外药共用验方

4.3.1 榆树白皮(晒干)80~100g,白米30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大牛一次内服。并用火硝2 份,花椒3 份,共研末,加绿豆面8 份,醋适量调涂肿处。治腹下水肿,局部增温,疼痛或痒。

4.3.2 青蛙(晒干)200g,蝼蛄(拉拉蛄晒干)25g,葫芦籽10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大牛一次内服。另用花椒、白矾、黄蒿各适量,加醋3 份,水1 份,共煎汁,温洗肿部,早晚各1 次。治臌胀、腹下水肿、心脾亏虚。

4.3.3 白矾30~80g 研末,加3~6 个鸡蛋(用清)和少许水,大牛一次内服。投药同时应结合大宽针乱刺肿处,并涂以细盐。

4.3.4 陈葫芦200g,蚕豆300g,共研细末,大牛每日一次内服;并用大葱1 份,白矾2 份,醋10 份,水5 份,煎开候温,加白酒适量洗肿处,早晚各1次。治心肺虚弱,腹下水肿,心悸微喘。

猜你喜欢

患部共研细末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陪安徽阜阳市诗词学会同仁来黄访问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夏天热卖
治胃寒痛
钱草桃仁茶巧治胆结石
治气管炎
治胃寒痛
治排尿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