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1-07律晓敏
律晓敏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00)
早在2000年,国家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指出会计师应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要格外加强会计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维护国家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均需要会计师恪守职业道德准则。然而,从整体上分析,近年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急需提升,部分会计人员会利用职业之便违规操作,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偏低,为了个人经济利益,任意造假账,编辑虚假的财务信息,窃取单位与国家资产。由此可见,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将简单分析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问题,并从提升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高度,促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等三个方面探讨解决对策。
1 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问题
1.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形成独立的课程
虽然当代高校已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将职业道德教育因素渗透于会计专业课程中,然而,不难看出在整个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位置,尚未形成独立的课程,只是在《会计学原理》和《审计学》中涉及到了职业道德教育。相比而言,大多数教师更为重视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不是特别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此外,《会计学原理》和《审计学》涉及的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较少,课时有限,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处于分裂状态
目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课程教育相结合,部分教师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无关,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无法让学生从法律的角度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法律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部分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对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认知存在偏差,未意识到遵守会计法是恪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基础,一旦有意或者无意识地触犯了法律,就不能算遵守职业道德准则。部分会计人员是因为个人失误而给所在单位带来了损失,也有部分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经济利益而制作虚假的财务信息,窃取单位财产,出现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淡薄。由此可见,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有机对接颇为重要。
1.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教育的认知不全面,认为学生只要学好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操作技能就能做好会计工作,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部分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缺乏正确理解,没有对该课程进行深度研究,无法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未曾教导学生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不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
2 解决对策
2.1 提升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高度
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高校首先要提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高度,将其设置成独立的课程。某高校就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这门课程,通过开展该课程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引导学生认知会计法,熟悉职业道德知识,树立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和法制观念,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会计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求,并以优秀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态度以熟练的业务技能做好会计工作,恪守道德准则与法律底线,从而为毕业后的职场生涯奠定良好的道德与法律基础。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认知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学会解决会计职业中的问题。某教师在讲解“财务会计”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认知财务会计管理和经济法以及经济建设的关系,然后,教导学生恪守法律底线与职业道德准则,依法做好财务信息收集工作,切忌做假账。其次,教师应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设计课程活动,促进会计职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法制教育的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存货计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物价上涨期运用“先出后进法”执行会计管理工作,这样与谨慎原则相符,如果盲目为了增加资产而采取“先进先出法”会虚增资产与利润,很容易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此外,在开展《税务实务》这一课时,教师应认真做好税法的解析工作,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熟悉税法,学会利用税法做好本职工作,按期缴税,切忌漏税、偷税和骗税,从而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纳税意识。
2.2 促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
提升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责任意识,教师应注意促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会计职业实训、企业见习与顶岗实习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同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其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会计实践活动中认知恪守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律底线的重要性,综合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情感、坚定的道德意识与法律观念,引导学生秉持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原则,认真学习会计职业实践技能,依法做好本职工作,维护集体利益,如果发现公司存在假账问题或者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要运用法律知识和职场规则予以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远程教育、网络交流等方式做好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编辑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报刊,创建博客网站与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制公众号,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制信仰。
2.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
全面做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高校必须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师资力量。与此同时,高校应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从狭义视角来讲,“双师型”教师有双重职业身份,即中级教师或者中级以上教师在本职称的基础上还具备另一个中级或者中级以上的职称,像讲师+会计师,教授+高级会计师,而且,“双师型”教师有双重能力与双证,不仅具备专业课程教学能力,而且兼备会计职业道德践行能力以及《会计法》应用能力,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同时获取了另一个中级或者高级证书,像中级会计证或者高级会计证。其次,高校应明确“双师型”教师选拔标准。从微观视角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以校内教师与合作企业内部培训师为主体,校内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辅助学生做好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合作企业内部培训师则需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强化职业教师教学能力,在为学生开展专业培训的过程中,以职业语言和学生熟悉的案例故事诠释专业培训内容,运用职场经验、规则、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案例和成果进行知识传递和共享,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实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此外,将企业内部会计培训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对企业员工个人成就的一种有效激励,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使企业员工转变为会计专业培训师,然后,不断提升自我,积极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同步增强专业培训能力和职业教学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合作培训将本校会计专业教师培养成高素质培训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开展专业培训工作的能力,而且具有职业教师教学技能,实现双证书与双能力的融合。因而,高校与合作企业应大力提倡和促进内部优秀教师、优秀员工、优秀干部担任“双师型”教师,做好“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工作,明确选拔对象、选拔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就目前而言,“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对象以学校优秀教师、企业优秀培训师(或者优秀会计人员)和双方的优秀干部为主。在界定选拔范围的过程中,应该从教师与企业培训师(或者优秀会计人员)的入职时间、学历、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估。对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来讲,他们获取“双师型”教师培训资格的标准是至少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工作期间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浓厚的工作兴趣与热情,具备积极上进的心态,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性格沉稳,善于沟通,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热衷于实践,身体健康,乐观自信。对于合作企业培训师来讲,应根据他们的入职时间、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能力进行划分与界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做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职场素养,教师应注意设置完善的教学体系,发挥《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课程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在会计实践活动中认知恪守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律底线的重要性,综合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情感、坚定的道德意识与法律观念。高校应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