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进一步推动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
2019-01-07哈尔滨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敬辉
哈尔滨市林业局副局长 张敬辉
我们都知道,哈尔滨是湿地大市,湿地资源丰富,按照黑龙江省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对外公布的 《黑龙江省湿地名录》,哈尔滨市现有集中连片8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19.95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166891公顷,沼泽湿地9471公顷,人工湿地15046公顷,湖泊湿地8060公顷。
我市现有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包括呼兰河口、双城拉林河口、哈东沿江、宾县沿江、巴彦沿江、方正蚂蚁河三角洲、五常龙凤湖和依兰安兴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08508公顷。有湿地公园16处,面积20593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包括松北太阳岛、道外白渔泡、巴彦江湾、宾县二龙湖、延寿县蚂蜒河、木兰县松花江、通河二龙潭、尚志蚂蚁河、方正湖、呼兰河口、哈尔滨阿什河、阿勒锦(俗称狗岛)和松北国家湿地公园,面积19883公顷;省级湿地公园3处,包括伏尔加庄园、长岭湖和运粮河省级湿地公园,面积710公顷。
2018年10月21日到29日,国际湿地组织第13届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召开,此次大会共有170多个国家、1000多人参加。会议期间,来自7个国家18个城市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中国共有六个城市入选,分别是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和银川。哈尔滨作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唯一一个城市获得此奖项。其他入选城市还包括法国和韩国各4个城市,匈牙利、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和突尼斯各1个城市。
《湿地公约》是为保护全球湿地以及湿地资源,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确定的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国际意义的湿地。《湿地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截至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共有170个缔约方。
“国际湿地城市”是2017年初在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首次提出,是国家湿地公约组织认证的一种称号。它强调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强调城市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国际湿地城市的认证,引起城市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实现湿地的合理永续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一座城市在保护生态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杰出成就。
此次会议由市政府赵革副市长带队参加,市林业局逯景隆局长做了城市推介演讲。此次参会内容包括:
一是参加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接受大会秘书处授牌;
二是与全球获得首届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的26座城市进行交流,总结创建首届湿地城市经验;
三是与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举行工作会谈,为哈尔滨后续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四是参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湿地保护与管理组织间的交流,学习国际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先进经验,为后续哈尔滨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争取国际社会组织的关注、资助与支持;
五是参加大会组织的国际湿地城市推介会,为哈尔滨国际湿地城市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推介,获得国际关注度。
我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是从2017年7月正式开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政府主管领导第一时间组织了相关市直委办局、各湿地保护区、公园及相关九个辖区召开申报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全面推进申报工作,并以市政府名义设立哈尔滨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办公室。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利用20多天时间收集、整理各种申报材料3200余件,被申报报告和附件采用2600余件。由于这项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是首次开展,国际国内均无经验可寻,很多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行,我国向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报告了遴选工作的全过程,我们的经验和模式有望引领该项工作在国际层面的推动和开展。
国家正式启动“国际湿地城市”的遴选工作后,全国共有15个城市向中国《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递交了申请,其中10个城市进入了现场评审阶段,最终包括哈尔滨共有6个城市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的认证提名。2017年10月24日,中国《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正式向湿地公约秘书处提交了6个城市的申报材料,10月25日公约秘书处回复确认材料收到,至此国内提名工作全面完成。
2018年8月,从中国《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获悉,经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54次会议审议通过,哈尔滨市正式被评定为首届“国际湿地城市”。我市被评定为“国际湿地城市”,一方面证明了我们的湿地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湿地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过去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高度肯定。
这次哈尔滨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以九城区为申报单位。辖区拥有以松花江河流、沼泽、湖泊、人工等类型湿地13.8万公顷,占城区国土面积13.53%(哈尔滨市城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这项指标远高于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要求的城区湿地面积占比10%的门槛。哈尔滨市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当中,突出特色是湿地公园较多并集中连片,且作为全国高寒地区河流、沼泽湿地代表,夏有水色,冬有雪景,四季分明。我市在申报和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这一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全市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印发了 《关于成立哈尔滨市湿地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哈政调 〔2018〕9 号),成立了以孙喆市长为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市林业局、市发改委等多部门为成员的哈尔滨市湿地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并设立哈尔滨市湿地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是制订工作方案。为了迎接《湿地公约》组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专家对我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的考察验收,我局起草了《哈尔滨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经由2018年4月1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6月4日,哈尔滨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哈政发〔2018〕41 号)。
三是制定政府规章。为加强湿地、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局起草的《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办法》,经2018年8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18年8月25日公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办法》的实施,对我市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是普及湿地知识。由市林业局提供湿地相关的基础素材,市教育局负责编撰,供我市中小学校教学使用的《哈尔滨市湿地保护教育读本》已经完成编撰、装印,并已发放到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
五是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由我局起草的 《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审议通过,2018年1月29日,哈尔滨市政府印发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规〔2018〕2号),推动了全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全面开展。
六是编制《哈尔滨市湿地保护2018-2035年中长期规规划》。项目已委托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负责勘测、设计、编制工作,现已完成了资源基础底数勘测,即将进入制图工作阶段。
七是开展哈尔滨市湿地宣教馆建设。为了贯彻落实9月3日市政府专题会议中关于做好哈尔滨市湿地宣教馆建设工作议题,市林业局和市规划局主要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并邀请哈尔滨市湿地宣教馆设计团队专家,在市规划展览馆就我市湿地宣教馆建设方案进行了现场论证,形成了一致意见,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已确定了哈尔滨市湿地宣教馆建设最终方案。目前,哈尔滨市湿地宣教馆建设项目的资金已拨付到位,将按程序对此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后实施建设。
八是加强宣传。市、区、县(市)层层组织开展2018年湿地保护宣传月暨创建首届国际湿地城市宣传活动,以“湿地城市,城市湿地”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向广大群众宣传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哈尔滨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作为东北亚经济的枢纽,这次“国际湿地城市”的成功评定,对于我市依托湿地资源发展哈尔滨经济、依托城市发展保护湿地生态资源、利用湿地资源发展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叫响叫靓哈尔滨市“冰城夏都”这张名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湿地城市”的成功评定,将进一步推动哈市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与国际化。同时通过与湿地建立积极紧密的关系,获得城市品牌的宣传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必将为这座东北亚的国际大都市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在未来的湿地保护与管理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力度,提升湿地保护与管理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为“国际湿地城市”在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