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寝室管理制度的分析
2019-01-06张成雄
张成雄
摘 要:在校期间,寝室是小学生生活、学习、活动及休息的重要场所。有效的寝室管理制度可以使宿舍整洁、安全、舒适,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保驾护航。新时代,小学寝室管理制度需进一步改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督促学生遵守管理制度,加强落实。
关键词:小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
我国大多数小学后勤服务制度不够完善,所以学生放学后不得不上校外托管。所以学校更应该完善后勤服务制度。近日,两会期间教育部已经提出了学校应当完善后勤服务制度的政策,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加强寝室管理制度细化。让学生放学后采取自愿留校,为家长减负,以避免学生放学后,不得不去托管机构从而带来许多的教育问题。此次两会的这些提议说明我国教育部已经认识到校外托管机构的众多弊端,从而想通过学校来解决。所以,学校应当配合政府顺利实施并完善课后服务制度,尤其是寝室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寝室管理应当以非营利为原则。部分学校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宿舍管理的措施,制定有效的寝室管理制度,加强人员交接班,落实文明寝室评分细则,促进学生执行,进行星级寝室评选。
一、规范行为习惯
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寝室管理。小学生处在一个较为单纯的年纪,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影响未来成长道路,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在缺少父母的教导和陪伴下,学生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寄宿制学校领导层开始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第一,抓住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习惯,从进入学校开始便教育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避开草坪,爱护环境,不要随意摘取花朵;上楼下楼放慢脚步,不要追逐疯打,与同学和谐相处,构建和谐校园等。第二,管理人员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饮食,并从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入手,保证学生尽快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第三,管理人员应当确定正确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不能违背规则,要绝对服从规则。将规则的构建重点放在培养衣食住行方面。管理人员应当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发挥榜样作用,无形中促使学生完善自身。第四,管理人员应不定期监督并检查,保证上述规章制度得到落实。例如:定期在宿舍门口检查学生是否刷牙洗脸,门口检查学生是否按时上课下课,突击检查学生的宿舍是否干净,逐渐给予学生紧张感,使其养成自觉的习惯。此外,可以安排学生互相检查,例如:室友间督促学习,检查对方是否完成作业。
还可以让寝室长检查宿舍成员的卫生状况,督促成员讲卫生,培养成员的良好生活习气。
二、培养宿舍管理干部
很多学校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的管理观念直接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仅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无法接触除学习以外的事物。要想切实解决上述难题,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于实际,找寻具备足够管理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参与寝室管理。具体而言,应当选取寝室长,要求学生自主推选室长,认可其领导能力。其次,管理人员应当在各个推选人中进行选择,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多种因素,帮助学生深入宿舍管理工作,互帮互助。最后,构建宿舍管理委会,组成管理小组,根据学生的特征安排合适的岗位。甚至可以定期为其开展宿舍管理培训,加强管理小组人员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责任意识
首先,应不断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其责任意识,为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加强领导意识、服务学生意识,增强管理观念,在行为习惯、道德情操以及生活作风方面要提升自身修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其次,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在寝室管理中要全面落实到人,责任分明,加强宿舍管理人员与班主任的有效合作,将相关安全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最后,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夜间巡查以及值班登记,对突发事件可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反应。规定学生在夜间不得外出,有事出去要及时汇报。完善好请假制度,按照流程进行报告、登记以及审批,落实人员责任,出现意外,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心理辅导
寝室管理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变化,需要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通常,小学生的年龄为7~13岁,从独立生活到群体生活必然会导致自身不适应,或者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暴躁易怒,缺乏安全感,不愿与他人打成一片。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其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同老一辈常年生活会缺少必要的交流技能,实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果学生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极易恐慌而不知所措,如果此时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为其解决难题,必然会对其心理留下严重的阴影。那么,寄宿制学校如何合理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变得至关重要。第一,管理人员应与学生加强沟通,课余时间观察学生的细节并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询问,探知其内在的心理需求。第二,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以班会的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建立自信心、积极向上的方式,防患于未然。第三,定期与家长开展交流,双方及时互换学生的信息。通常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源于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学生的家庭信息并给予家长合理的家庭教育意见,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例如:定期举办家长会或者进行家访,实地调查学生的生活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交流渠道丰富多样,管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更加简便,因此,双方的交流次数应适当增加,及时解决突发状况。第四,由于学生的自尊心较强,不愿主动诉说内心的困惑,因此,可以创建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可以在不被他人察觉下找寻发泄情绪以及困惑的窗口,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给予学生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开展心理治疗,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心理的健全发展。
总之,落实寝室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寄宿制学校的出现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主管理能力,这也是寄宿制学校的最终目标。高质量的自主管理不仅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量,同时还会促使学生学会克制自身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他人建立友谊,进而成长为综合型人才。因此,管理人员应当寻找一切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本文提出坚持“重在开头,意在滲透,贵在坚持”的原则,积极培养管理干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科学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降低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进而形成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寝室管理,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凤霞.小学生寝室管理制度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25).
[2]刘晓慧.私立寄宿制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