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角度评估在线作业平台的使用效果
2019-01-06李宽
摘 要:在线作业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将其运用到《简易方程》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的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师“教”的质量与水平。可见,在线作业平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此以《简易方程》为例,从教师角度评价了在线作业平台的使用效果,期望为其他同仁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在线作业平台;《简易方程》;使用效果
目前,无论是教具还是学具都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其中在线作业平台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具,同时又是一种智能化、先进性的学具,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活跃教学的氛围,提升教师“教”的质量与水平。作业是连接课堂内外、学生检测巩固知识、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并不断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而随着移动学习与在线作业的兴起,利用移动在线作业平台开展作业活动,促进了作业形式的变革,为此下文中,笔者结合在线作业平台在《简易方程》中的应用情况,从教师角度评估了在线作业平台的使用效果,具体如下:
一、即时性:掌握学生实况,开展针对性指导
在线作业平台落实于《简易方程》中,便于统计学生的作业实况,准确了解每道题目的得分、错误率,精准把握学生的“个性”。简单来讲,在线作业平台能够将学生作业情况形成一份详细、客观的报告,该报告中不仅会出现作业题目的作答情况,还会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这无疑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便于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成绩得到快速提升,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对于小学生来讲较为陌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甚理想。结合小学生作业情况发现,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符号”,具体如下所示。结合下图发现,由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前面符号应该由“-”变为“+”,但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直接平移到等号的右边,进而导致出现错误。为此,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调“=”左右移项时,要转化“项”前的符号,具体来说就是“-”变为“+”、“+”变为“-”、“÷”变为“×”、“×”变为“÷”,进而让学生熟练地掌握。
二、有效性:作业批改及时,帮助查漏补缺
对于教师来讲,在线作业平台既能够减少批改作业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使教师更多投入到辅导上,同时又能够赋予评改语的针对性。个性化的评语,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与“差”,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相比较而言,在线作业平台让教师将时间与精力投放于“指导”上,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殷切希望,体会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学习种子”,进而得到教师更多的關注、鼓励以及爱,也就是说,在线作业平台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始终带有浓厚的兴趣,且开展的学习具有针对性。
受差异性影响,每位学生的错误、心理素质以及喜好都不一样,而学生批改作业就是为了让学生接受错误,能够针对性地尽心改正,为此笔者在《简易方程》作业批改时,采用了在线作业平台,针对学生“移项不换号”的问题,撰写了针对性的评语。针对性评语就是指符合学生个性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积极地改正,进而收取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还应该要适中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查漏、及时补缺,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可操作性:落实分层作业,实现个性发展
受各种因素影响,班级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实践中,分层作业成为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头号“公敌”,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线作业平台横空出世,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了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使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情况和心理需求,选定适切的作业题,既能够扎实基础知识,又不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获得进步。而对于优秀生来讲,也不会遇到“吃不饱”的尴尬,同时还能够使他们的探索能力与自学能力得到锻炼。从班级整体来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开展互帮互助的合作性学习活动。
设置《简易方程》作业时,笔者按照由简及难的原则,设置了简单计算、看图计算、应用题等专项练习,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每个专项练习的前四道题目。前四道题目属于基础类型的,而后面是拓展性的,为此笔者并未做出强制性要求,而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这样既能够避免学困生完成不了,造成困扰,又能够避免优秀生“吃不饱”的尴尬,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业的价值并非得到充分发挥,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惧、厌弃等不良情绪。为此,无论学者还是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应运而生了“在线作业平台”。在线作业平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又便于教师准确把握作业实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获得进步,同时又能够真正地落实分层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愉悦地做。
参考文献:
[1]吕婧.在线作业平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麦学习作业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17.
[2]张屹,白清玉,李晓艳,等.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6-33.
[3]李利聪.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小学生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宽(1967.4—),男,汉族,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专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安定区北关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