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9-01-06陈守德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圆的认识》为例,围绕“导入自然,开门见山—授课清晰,删繁就简—课堂训练,有的放矢—小结简洁,精妙收笔”,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课堂是指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在此以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认识》为例来谈谈有效课程教学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导入自然,开门见山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据统计,83%的人通过视觉来学习,因此上课前以PPT出示套圈图(图1),让学生观察评判哪种站法游戏更公平……

2.联系实际,导入目标

教师设问“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學生回答)。此时,教师总结:“同学们真行,一下子找到这么多的圆,老师也找到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PPT显示生活中遇到的圆形物体)。

此时教师很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圆”。(板书:认识圆)

二、授课清晰,删繁就简

1.改变教学,探究新知——学会画圆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学生画圆,教师指导)。教师总结三步画圆法及注意事项(PPT示范)。

(1)定距离(半径)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定中心(圆心)

把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旋转一周

注意事项: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2.结构紧凑,张弛有度——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圆片来,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一起探究圆有哪些特征(学生画折痕,老师指导)。然后教师总结并用PPT演示验证过程,如图2。

(1)线段OA绕它的一个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圆。记法:⊙O,读法:圆O。

(2)圆的位置由圆心确定,圆的大小由半径长度确定。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为等圆。

(3)一条直径等于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d=2r r=1/2d。

三、课堂训练,有的放矢

1.巩固练习

(1)判断是否直径半径,并说说理由(图3)。

(2)套圈游戏方案讨论回答。

2.拓展练习

(1)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2)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车轴要装在车轮的什么地方?

四、小结简洁,精妙收笔

我们从周围的事物中发现了圆,了解、掌握了圆的特点,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规,圆规也;矩,古代画方的工具。

在宇宙中圆无处不在,圆的许多秘密人们还没有发现。同学们要努力探索圆,为科技进步做出你们的贡献。

作者简介:陈守德(1964.07—),男,汉族,甘肃省天水人,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1984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