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出心声 留住阳光

2019-01-06刘世秀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探索

刘世秀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成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显得非常重要,而采用音乐教育的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探索

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而小学正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情感上、生活上是对父母依赖最强的时期,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导致情感上的断裂,而亲子教育的缺少,使得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渴望更加强烈,长此以往,一方面给留守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导致儿童显露出有问题的人格特质。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积极干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采用音乐教育的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音乐教育干预中老师层面的要求

音乐老师是音乐教育的执行者,他们的整体素养决定着干预的效果,音乐老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音乐老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新课标中将“情感与价值观”作为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这就需要音乐课发挥其功能,在音乐课上,乐曲和技法的练习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要放在对儿童的关爱上,放在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上。音乐老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留守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在良好的音乐教育中,通过情感的体验,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和道德品德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2.音乐老师要有一定的创造示范能力

在整个音乐教育的干预过程中,音乐老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敢于创新教学方式,创造出适合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而老师的良好示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每个学生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每人的思想不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在音乐方面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音乐老师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有很大的开放性,无论是课外还是课内的音乐活动,都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组织活动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更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调适的能力,激发他们创造和学习的兴趣。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喜爱上音乐课,并能从中实现自我价值,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音乐教育干预中选材层面的要求

在对留守儿童采用音乐教育进行心理干预时,在选材方面,一定注意选取艺术性和思想性集于一体的音乐作品,还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那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在这样的音乐体验中,可以唤起他们的审美情感,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熏陶他们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真正感受到真善美的魅力。

比如在歌曲的选择上,可选取像《父亲》《母亲》《儿行千里》这类最具浓厚亲情味的作品,引导孩子学会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也可以选择像《我是中国人》《歌唱祖国》这类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的教育,配合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达到教育的目的。音乐老师还可以借助富有情感的歌词和旋律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阳光的心态。

音乐不像其他东西,它能引发人的情感共鸣,最容易让人产生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同时,音乐具有天然的审美性,对留守儿童采用音乐教育干预心理,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审美的态度来与他人相处,激发他们友善、关爱、合作的情怀,而且通过音乐教育增进了他们与同学间的交流,这比语言交流更为融洽。

三、音乐教育干预方式层面的要求

在实施音乐教育干预心理的教学方式上,一定要注意选取恰当的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而音乐活动的集体形式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和谐关系,比如小合唱、成立乐队、课外音乐兴趣小组、音乐游戏等,都是有效的音乐教育干预的方式。在这种音乐集体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意识有利于个人和群体间的合作交往,有益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让他们更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同时,音乐学习还能强化儿童的个人表现能力,人常说“不能用言語表达的,那就用唱歌来表达”,在音乐教育中,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和勇气,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学会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情感交流,最终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留守儿童通过音乐体验,他们的情绪可以在音乐的诱发中得到释放与宣泄,进而丰富他们内心世界的感悟,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和健康状态。

总之,在留守儿童学校中,通过音乐教育干预他们的心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类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带来展示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增长儿童的见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康娥.音乐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7-09.

[3]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探索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