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幸福

2019-01-06张红燕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长老师

张红燕

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我们经常在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实际上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在社会,就一个小升初,我们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一个好点的班,总要想尽办法,否则进不了理想的班级。在学校,孩子们看起来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看书、诵读、唱歌、跳舞、体育锻炼、活动小组,花样繁多。在老师这里,尤其像我这样年底要拿成绩考核的语、数、英老师,死死地盯着每一位孩子,尤其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在家里,父母大讲道理,要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对孩子说要尊重理解父母,要孩子什么都不能比别人落后。

亲爱的孩子,你还好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不爱说话,独来独往的孩子;喜欢招惹别人,上课坐不住的孩子;不敢看着别人的眼睛,不能大声和别人交流的孩子;不喜欢和别的同学玩,自己总是不停地撕纸的孩子;禁不起任何打击,动辄离家出走的孩子,等等,屡见不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要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放慢脚步,放低要求,放下架子,营造和谐氛围。只有我们慢了下来,孩子才能慢一些;只有我们放低了要求,我们把成绩看得淡了,允许孩子犯错,允许班里有成绩不好的孩子,孩子紧绷的弦才能松一松,;只有我们放下了架子,孩子们才会和我们亲近,这样才能有和谐的氛围。和谐的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

其次,把尺度和面放宽一些。抛开学习,孩子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关注。我班里的生活委员是一个小男孩,戴眼镜,每天的值日安排得井井有条,个人体育成绩非常出色,尽管孩子学习很一般,但是他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一个小孩,学习真是费劲儿,学习上,我拿他毫无办法。可是最近学校成立武术队,他入选了,练得挺好,在班里夸了他,结果他的成绩也有了进步。可见,一方面的好是可以带动其他方面朝好的方向发展的。

再次,睁只眼,闭只眼,不要紧盯着一个或一些孩子不放。经常会听到有老师说,我这节课让×××同学气的,一节课的内容只讲了一半,上课提问他好几次,什么都不会,我还怎么教。我自己也经常这样,可是细细想来,对于一节新授课,我们有必要把焦点放在这几个学习困难的孩子身上吗?在众多孩子面前,让这些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回答不上,甚至有时候说得离谱,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时孩子心里是怎样的感受?甚至有一些胆子小点的孩子,一被提问,就颤颤巍巍的,话都说不利落,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大家面前让他出丑?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了孩子,是关注孩子,可是这种紧盯不放让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细细想来,不要以为时时盯着这些孩子他就会感激你,适当的放松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赦免,也是一种缓解的良药,反而会收到奇效。

最后,多和家长交流,双方合作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我班里的孩子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每天都很忙,就是没有时间陪孩子。我们的孩子在优越的物质环境里,依然感到孤独无助,这些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没有好处。有一次春节过后的新学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除夕之夜》,结果就有一个孩子写得非常无趣,三言两语除夕夜就过去了,后来才知道,除夕那天,孩子的妈妈去打麻将了,孩子的爸爸一直在上网,春节晚会是孩子一个人看的,看着看着没意思就睡了。孩子在说到这些的时候没了底气,头都不愿抬。我再回想之前,孩子裤腿扯破了,一拃来长,孩子甩着裤腿走了好些天;孩子的裤子永远都是被油糊了的,没有干净过;天冷了,孩子经常穿着单薄的衣服,蜷缩成一团。是因为孩子家里经济条件差吗?那比很多孩子家里条件好多了。还有个孩子,因为父母闹离婚,孩子几天不说话,不到学校来上课等等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作为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和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多陪陪孩子,多理解和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能把孩子的事当回事。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多地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当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关爱孩子心理健康,守望幸福。

編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长老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