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2019-01-06胡莉莉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长生活学校

胡莉莉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三者之间良好的协调和衔接,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而近些年,在社会发展大环境中,我校流动人口的子女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我班流动人口子女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这些孩子的家长从农村涌入城市,为了生活整日奔波,早出晚归,很难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很难付出大量的精力来关注孩子的生活,指导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流动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孩子们表现得比较内向、孤僻,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难融入新的环境中来。

针对此现象,学校和所在社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利用节假日定期举行亲子活动等,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配合支持学校教育。而针对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努力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一起探讨最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首先,召开家长会,针对本班级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

由于这些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思想上不够重视家庭教育,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提供吃穿,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会上我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家长改变这种错误的认知,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努力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对孩子的成长担负起最起码的教育责任。作为孩子的父母,虽然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与关注不可忽视。生活上给予无私的关爱;学习上要主动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家长会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家长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简单粗暴,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甚至紧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因此,借助家长会,我和家长们进行了真诚的交流,总结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要注意言传身教。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防止无意识状态,父母要有意识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希望家长注意提升自己的修养,做好孩子的榜样。

2.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陪伴,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的好多家长由于工作流动性强,再加上自己的年龄本来就小,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也缺乏责任心,总是以忙为借口,忽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缺乏关爱。工作之余或忙于应酬交际,或沉迷于娱乐活动。一些年轻家长把孩子交给老人缺乏管教,而老人的教育方式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仅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且使孩子从小处于缺爱的心理状态,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家长会上,我努力让这些年轻的家长认识到这一点,再忙也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关爱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功。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3.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诚然,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社会栋梁之材。期望是美好的,但是达到这一愿望却是不容易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这是基础和前提。有的家长就说:我能力有限,提供不了好的环境。家长会上,我引导家长意识到这种认识是狭隘的、片面的。家庭环境,不仅指物质层面的富足,更重要的是指家庭氛围的影响。家长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生活充实,精神饱满,情趣高雅,始终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爱学习,爱读书,努力做学习型家长,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导向;家庭环境不需要多么高檔,但是“静净齐”是最起码的要求。孩子学习时要给予关注,但不做干扰。良好的家庭氛围传导给孩子的更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品行习惯。

4.多赞美、少批评,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我们的孩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本来就自信不足,这时更需要家长的关心,更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表扬。希望家长们教育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始终相信“我能行”。

另外,架好沟通的桥梁,积极建立班级群,为家校联系提供畅通无阻的交流平台,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关注家长的心理变化,这些家长平时工作忙碌,经济收入较低,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疑惑,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班主任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多换位思考,对他们也要宽容理解,尽量提供帮助和疏导,不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做家长的良师益友,让家长从心底里接纳老师,接纳学校,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希望通过我的不懈努力,促使我们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培养合格的、有用的人才。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家长生活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