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入境,有效评价学生习作

2019-01-06刘长江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刘长江

摘 要:评价小学生习作就要以情入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那么和谁交流,向谁表达就显得异常重要,要以读者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样习作评价要从内容入手。

关键词:以情入境;習作评价;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要以情入境,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出发,捕捉典型可感的具体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然而许多小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手,或为作文而写作文,自然是生搬硬套,苦不堪言,如此恶性循环,怎能不让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束之高阁,不愿示人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有这样的界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小学生的习作更多地被异化为为作文而作文,目的直指考试,以获得高分为目的。一旦练习习作的手段异化为目的,舍本求末,违背科学规律自然难以取得好效果。为何这样呢?除去应试的因素外,恐怕还认为小学生的习作不过是一种练习而已。既然是练习,那么学生的情感、兴趣则不被重视。实际上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是需要表达与交流的,他们也愿意用文字表情达意。

认识了小学生习作的本质,评价小学生习作就要以情入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既然说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那么和谁交流,向谁表达就显得异常重要。有时读者对象非常明确,如给父母、老师写信,表扬、称赞某个同学,向人诉说自己的苦恼、介绍自己的收获等。但也有些习作的指向性不太明确,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将自己观察动植物获得的启示或发明创造的事例有条理地写下来。显然,习作目标指向性不明确,老师可以以“自然界的小小解说员”或是以“发明推介会”的形式,将交流表达的目标明确具体化;写校园一角、想象童话等,老师可以分组设立,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为学生确立具体的交流表达对象,也可以试探着将同学、老师也融入学生自己的习作中,以增强交流的积极性。习作一旦有了指向性,表达与交流就变得水到渠成,学生就不会为写什么而苦恼,不会为内容而抓破脑袋,真情自然流露,内容自然具体。因为学生需要在表达与交流中得到对象的认同,在认同之中获得心理的满足与快感,获得人格的尊严与满足,这就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既然如此,该如何去评价小学生的习作呢?以心交心,以情激情,因此作为教师,要放低身段,以朋友的身份聆听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五彩的儿童世界,习作评价就是要从内容入手,因势利导,使其文从字顺,情真意切。阅读是一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写作的目的就是“表达与交流”。自然,对话的双方就应是平等、真诚的,交流的过程中应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习作进行有效的引导,否则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失去了应有的表达对象,习作动机减弱,文思必然枯竭。所以我认为老师在品读学生习作时,要以儿童的视角,设身处地走进学生,聆听学生的真情实感,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儿童的世界里与小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进行心与心的碰撞、交流。这样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小作者的所思所想,在文中表达了什么,他所持有的观点、立场是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是同学间的纠纷、秘密,是想对爸爸妈妈的真情表白,抑或是自己成长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不管是什么,作为习作评价的老师,首先一定是学生真情表达的第一对象,所以一定要对学生所写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儿童的视角提出合理的建议。作为学生,面对自己的习作,首先关注的是老师在习作中对自己表达交流的内容的真情反馈。这样,学生再一次读到自己的习作时,就会感觉到心与心的碰撞,表达对象跃然眼前,学生自然体会到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当然,老师的回应是以儿童的视角发自内心,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升华出理想的作文境界。需要认可的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老师的指点也可以非常恰当地在这种回应中体现。例如对文章某处表示不明白,向他请教,或者把自己遇到文中类似情况时内心的感受直接写出来与学生交流。这样的效果很好,因为学生再读习作时,一定会去修改,以求能解决老师的疑惑,或者从老师的体会中有所触动,再写下来定会精彩不少。在具体的交流表达,习作评价过程中,老师还需注意一点,那就是赏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他的习作必定也是其内心的真实表达,作为老师,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赏识,可以是一个好词,也可以是一个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总之要先扬后抑,在赏识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觉到点滴的进步带给自己的喜悦,许多学生不爱写作文,就是因为老师有太多的不满意,让习作变成学生心中的痛,更别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了。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首先就要肯定习作的可取之处,同时写上精彩的点评,再委婉地予以建设性的指导建议,这样学生再读时,一是可以明白自己的点滴进步,增强写作的信心,二是可以提高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面对习作不断反思,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这样日复一日,循序渐进,学生写作的水平定能随着交流表达欲望的提高而提高。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
浅议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