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沟通在小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19-01-06陈作旌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陈作旌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使学生不论从智力还是情商上都具有符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我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心理沟通;小学生;自主管理

一、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现状

在当代小学生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关心和亲人的倾心交流,导致学生出现了自闭的倾向,这类学生对生活不积极,对人和事缺乏热情,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过着单调的两点一线生活。学生无法有效地排解压力,对于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又缺乏和人沟通的勇气,对于周边的环境和人没有正确的情感意识,久而久之导致这类学生厌烦与人沟通交流,出现撒谎、逃学、打架等情况。当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无法得到排解时,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学生出现任性、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用最坏的方式——打架来获得认同和满足感。

二、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树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性格和习惯养成阶段,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小学生实施自我管理,并非是任由学生自由发展,老师的引导在学生自我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引导和监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不超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但是当学生误入歧途时老师也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和监督。小学生通过自主管理使自己在自律中自信,在自信中变得自主,从自主走向自立,自立走向自强,最终自如地适应社会环境,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三、心理沟通在小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起班级管理制度,让小学生拥有班级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首先就要让学生拥有正确的管理意识。首先,老师要让学生熟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同时让学生根据本班的实际特点通过班会讨论的方式制定出本班的班规。其次,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和常规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小学生有清晰的礼仪和制度的意识,为后面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打下基础。再次,老师要让班级内的学生拥有集体意识,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大胆地向班级寻求帮助,在出现情绪问题或者压力时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

2.成立责任心强的班委会成员,帮助老师监督和指导

一个优秀班集体离不开榜样的力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在一个好的班集体中离不开优秀的班干部。所以老师要在班会中尽早选出合适的班干部成员,由班干部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建设一个拥有积极向上的班风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充满纪律性的活泼友爱的班集体。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承载着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桥梁,在发现班级内学生出现困难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反馈给班主任,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对同学的辅导和帮助。对于班内优秀的班干部要及时进行表扬,树立起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管理,从而提高班干部的管理水平,实现班级内的自治。

3.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除了常规的班干部外,在班级内也可以设立多个管理岗位,并且不定时地进行轮岗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以便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班级内的参与度和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意识,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学生在轮流管理过程中在责任感的带动下逐渐尝试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从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自我管理,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比如:在班级内设立红领巾管理员,负责督促学生戴好红领巾;领读员,负责带领每天早晨的早读;用电管理员,负责每天的开灯和关灯;课间餐管理员,负责领取本班级的课间餐及分发给同学……同时也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日班长”的活动,小学生在班级内轮流担负起班长的职责,帮助学生对于制度要求、纪律要求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纪律性和责任感。

4.开展丰富的评比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竞争关系,所以老师要在学生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将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老师可以通过在小学班集体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来帮助学生在良好竞争氛围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比如在班级内开展智慧之星脑力大比拼,对班级建设提出好点子的学生可以参与评比;画画之星,对于班级内学生轮岗画的板报进行评比;助人为乐之星,对于积极帮助他人的学生进行评比和鼓励……学生在评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班级内不再冷漠和以自我为中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实现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进行自我管理要依托于学生实际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学生尝试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化解当代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導和帮助下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J].文教资料,2018(6).

[2]佚名.心理效应在师生沟通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2018,1227(88):22-23.

[3]张玉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例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1):64-67.

注: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良好的心理沟通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中的对策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O19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