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导图点亮课堂的精彩

2019-01-06达秀兰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绘制导图知识点

达秀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于是,我们把思维导图灵活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这样的思维导图呈现的不仅仅是有形的阅读思维,还是抽象思维的可视化、直观化、形象化。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能够展示出自己对文章内容和脉络的理解,能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凸显出来。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做到对症下药,又有利于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思维网络,激发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恰当有效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前预习、课中梳理和课后总结。

一、课前预习,理清文章脉络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在课前提前自学,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必不可少的关键过程。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可以说它是决定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课前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不仅扭转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还巩固了所学内容,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对于预习课文,思维导图可以这样具体操作:首先回顾自己对这篇课文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把已经熟知的内容在思维导图中提前画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要求来拓宽自己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画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推想以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这样,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提前画出的思维导图的不完美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和学习。

不过,在预习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预习的这五个基本要素:首先“字、词、句”;其次“段落层次”;然后“事件经过与高潮”;接着“学懂了和搞不懂”;最后“对于课后题的解答与思考”。所以在预习时,一定要结合以上五点内容进行课前预先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作为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听讲和思考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这样学生预习起来就有的放矢了,效果自然也好多了。

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预习展示的思维导图都非常清晰。课题放在中间圈起来,在图中的右侧标出字音、字形、字义三个分支。即(1)字音:秆、叼、蹬、饲、翁、褐。(2)字形:衬衫、橄榄、饲养。(3)解词:橄榄绿、陡峭、苇秆、小巧玲珑。图的左侧标出两个分支,即作者、内容。而内容这一支又分翠鸟的外形、捕鸟、飞行三个更小分支等。

学生预习时,经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看出来对文本已有了大致了解,为文本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课中梳理,突破重难点(彰显结构)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可现实是,学生在头脑中没有知识系统,一般只是通过不断刷题来强化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掌控程度,这样做只能事倍功半。而学生确实也明白知识点需要归纳整理,却为什么就没有积极地行动起来呢?主要是因为没有激发他们感兴趣的适合他们的好的归纳方法。而绘制思维导图就是最好的解决学生这个拦路虎的办法。

而思维导图就是用灵动有趣的画面、清晰柔和的线条、鲜艳无比的色彩来加以描摹的,于是呈现效果非常博人眼球。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就会更有针对性,也更有趣味性。正因为思维导图形象直观的特点,就显得别具一格,更适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如在学习《杨氏之子》时,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杨氏子“甚聪慧”。只要这一点突破,学生自然就破解了故事中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智慧这一难点。而笔者是这样绘制思维导图的,先圈出“甚聪惠”,再分成三个分支,即“有礼貌”“反应快”“会说话”,再在每个分支后提炼出文中相对应这三个特点的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夫子家禽”。这样经过师生交流互动中,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既立体又形象,这样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就解决了难点问题,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说话是一门艺术的道理。

三、课后总结,建构知识网

课后总结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从平时复习到期末复习,还是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教师常感觉学生复习效果欠佳。有时让学生自己整理归纳,效果就更差。而思维导图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复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运用思维导图于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具有更多灵活的、自由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力。

这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完成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中,小组成员要群策群力,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方式。

总之,好的思维导图是课文内容的“版图”,教学中博人眼球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密码”,每堂课的“核心”……充分发挥好思维导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艺术性,这样就会为课堂增色不少,使我们的课堂鲜活起来、灵动起来、熠熠生辉起来,就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8]GHBZ007階段成果之一。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绘制导图知识点
Art on coffee cups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放学后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